振兴有道 东莞道滘|聚焦道滘镇乡村振兴战略之生态篇——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东莞+ 2022-06-28 20:39:06

进入夏季,道滘镇厚德河两岸行人如织,河中更呈现出“舟行厚德河、艇在画中游”的独特景致。

水,对于道滘来说总是特殊的。古有“济川”之称的道滘,是一座被水韵浸润的水乡小镇。在这里河川交汇,奔腾入海;百舸争流,鱼跃轻舟。水,道尽了传统水乡的韵味,济川故园的诗意。

近年来,道滘镇立足生态建设,做足“水文章”,答好“生态卷”。去年,道滘获市2021年度环境保护责任考核第一名、市2021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第一,为全市首个连续五年获评优秀的镇街。

▲掌洲岛

“亮剑”水污染 护水动真格

道滘滨水资源丰富,辖区内42条河涌纵横交错。54平方公里辖区内,水域面积达五分之一。“可以说,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滘乡村面貌。”道滘镇副镇长叶泽明直言。

日前,记者随省《乡村振兴大擂台》导演组来到永庆村踩点考察。厚德河永庆段旁,一排榕树沿着河岸生长,郁郁葱葱,岸边有村民悠闲漫步着。

该村党总支书记黄建维回忆,永庆人依水而居,过去村民依靠捕捞河蚬为生。“后来工厂建起来了,河水被污染了,河蚬也慢慢变少了,河水经常飘有异味。”

2016年起,道滘举全镇之力实施水污染综合整治,截污、清淤、治源,同时结合水乡的特色,建成7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补齐截污管网,还“水”于民,厚德河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现在就喜欢在河岸边散步、聊天。”黄建维说。

▲小河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

改变的远不止厚德河。河涌重现水清岸绿,沿河百姓推窗即美景。这样的例子在道滘不胜枚举。

在大岭丫村思贤河段,该村两委干部积极响应镇委镇政府号召,带动村民配合拆除沿河违章建筑。如今,昔日的“小黑河”重新引来白鹭和蟛蜞,建成的碧道亦成为沿河群众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蔡白村,白鹭排渠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以及补齐截污管网和实现雨污分流,水系面貌焕然一新。

兴水治水,步履不停。为实现长效治水,道滘是全市首个试点开展零星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的镇。

道滘生态环境分局局长张卫忠介绍,零星废水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环保管理和智能操控的高效结合,协助生态环境执法人员24小时远程了解企业实况,实现远程监控和取证,使环境违法行为无所遁形。与此同时,道滘设置“生态环境严管区”,引导市民群众及时举报污染行为,对厂房负责人和企业经营者进行约束,开创“散乱污”企业整治全民监督模式,促使企业“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从源头守护水生态。

▲蔡白村白鹭排渠

发挥“水效益” 碧道连成链

2021年,道滘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评考核中获评优秀,为全市首个连续5年获评优秀的镇街。水环境的整体改善,为发挥水生态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道滘虽是水乡,但由于从前环境污染,道滘居民‘近水却不亲水’。”叶泽明坦言,河长制考核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碧道工作开展情况。在他看来,扎实推进特色碧道建设或是发挥“水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记者近日来到南丫村掌洲河碧道,看到这里的水流清澈,河面上生长着绿油油的水生植物,岸坡两侧绿意盎然。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的河道底的泥淤积严重,水质富营养化,沿河企业随意排污,岛上杂草丛生,是人人避而远之的养猪场。

2018年起,道滘完成对该河道拆违及“散乱污”整治。全镇多部门联合,快速执法,共拆除农庄及乱搭建物83宗6550平方米,将26个鱼塘改造成为7个人工湖,河道治理得到明显改善。

河岸清退违建,再依托特色碧道的建设,当地老百姓有了亲水游玩的好去处。从过去人们因为脏乱恶臭“不敢来”,到如今游客慕名而来“到处玩”。

这只是一个缩影。视野投向道滘全镇沿河区域,一场利民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期,在碧道二期沿江碧道南城泥涌段看到,钩机、推土机已进场作业。道滘计划利用江边闲置地块,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并打通原来泥涌断头路,连通了沿江路与沿江碧道。

▲道滘镇党委书记曾平治巡河和督导碧道建设

叶泽明介绍,道滘高标准规划145.85公里“万里碧道”,分三期建设覆盖全镇碧道系统。目前,道滘已在北海河、掌洲河、流涌河等河段累计建设碧道超30公里,同步完成全镇堤防达标建设32.65公里。同时建立健全了碧道设施运行管护体系,落实管护经费,确保碧道建成后有人管、管到位。

除了北海河、掌洲河、流涌河等河段,南丫涌、白鹭、思贤河、扶屋水等碧道也崭露头角,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据悉,碧道二期将新建碧道总长37.89公里,设计景观总面积369540平方米,绿道提升改造48.15公里,包括赤滘河、掌洲岛、扶屋水、东莞水道、蔡白北岛、南丫涌、白鹭、厚德上梁洲、思贤河等碧道。目前,工程已完成近六成,有望今年9月份完工。

“未来顺着连接好的碧道,市民群众能绕道滘一圈,能散步,能骑车,还能在岸边的草坪上野营,球场上打球、踢球。”叶泽明充满憧憬。

▲道滘碧道二期堤防建设将于8月完工

压实河长制 推动河长治

治水护水还需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做好“后半篇”文章。如何持续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更多美丽河湖造福群众百姓,道滘给出答案:压实全员河长主体责任。五年来,道滘105名河长脚踩河边土,汗水湿透衣背,倾力守护着辖区内42条河涌。

晚上10点,刚结束工作的黄建维走出村委会,来到厚德河边,拿着手电筒照向河面。作为村级河长,巡河排查是他最常做的工作之一。他是兴隆河永庆段、三丫涌永庆段、厚德河永庆段、林洲口河永庆段等四条内河涌和外河东江南支流(北海水道段)永庆村段的村级河长。2017年以来,他每周都要巡河一次,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巡河没有下班时间,我就喜欢不定时巡查,能抓偷排一个措手不及。”黄建维说。

该镇党委副书记,东莞水道、林洲口河、大罗沙排渠的镇级河长吴炽谦也总结出一套“望闻问切”的巡查方法。望:看河面是否存在明显暗沉、油渍反光;闻:靠近河道深吸一口气,有无明显异味;问:结合驻村工作,询问岸边居民,是否发现问题或不寻常处;切:针对问题点及时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上报问题。

2021年,道滘镇、村、组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028次、发现问题1116个、问题整改率达100%。20名民间河长与22名水闸员履职尽责,全镇3300多人次参与护河志愿行动,营造了“全民治水 合力治水”浓厚氛围。

▲厚德河

据了解,为落实“全员式管护”,道滘花了不少工夫。一方面,道滘落实镇级河长包干责任制。镇总河长率先垂范,多次主持召开高规格、大范围的河长制工作推进会。各驻村镇级河长包干涉及河道的违建清理、碧道管养、堤防建设等工作。另一方面,道滘建立河长指挥中枢。分管河长制工作领导同时分管水污染治理指挥部、环保、水务、工程建设中心等部门,每月组织召开河长制暨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确保建设、管理全过程责任落实和有效把控。

此外,道滘还注重压实村级属地责任。村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干部具体抓,建立河长制工作专班,把河长制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叶泽明还透露,根据市下发的河长制工作考核细则明细表,镇河长办原则上每月对考核一次。考核内容22大项,加分项4项,扣分项5项。“对月度考核项目失分严重的事项,将通报批评并视具体情节由镇分管领导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

“河长制本质就是一种‘责任’,基层河长就是河涌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吴炽谦建议,接下来应加强对河长履职的指导,通过组织专家实地指导和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对各级河长进行培训,增强各级河长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担当,提高各级河长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道滘镇党委副书记吴炽谦巡河

相关链接

数读道滘2021年河湖长制工作

东莞市2021年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第一

2021年,道滘镇、村、组三级河长累计巡河2028次,发现问题1116个、问题整改率达100%20名民间河长和水闸员履职尽责。

共清理辖区河道涉渔“三无”船舶14艘、外江流域沉船25艘

结合碧道建设计划,共清理沿河违建86宗10389.5平方米,2018年以来累计清理沿河违章建筑663宗17万平方米

联合开展夜间巡查90次,抓获涉嫌非法采砂船2艘

新建污水管网152公里,雨污分流管网400公里,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站7个

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1297处,容量约14.76立方米

在北海河、掌洲河、流涌河等河段累计建设碧道超30公里,同步完成全镇堤防达标建设32.65公里

文字:刘维佳 图片:刘维佳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