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2345㊿|学党史、办实事,“12345”热线零距离听民声、解民忧
i东莞 2022-01-28 10:42:34

“您好!这里是东莞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无论身在何处,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市民只要拨打12345热线,就会听到接线员亲切而温馨的问候。从接听来电,到记录、梳理,再到受理、交办,再到督办、回复,在一次次“民生接力”中,市民遇到的难事、急事、烦心事被一桩桩化解……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决策部署,东莞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启动12345热线扩容提质,推动提升12345热线接听率、办理率、满意率,实现“一号对外、一呼即应、一刻不缓、一网互联”。2021年,这条有话必接、有接必处、有处必果、有果必复的12345热线共受理市民诉求314.5万件,接通率提高至90%以上,接听满意度达99.5%,人民网工单办理提速八成以上,企业群众获得感、体验感不断提升。

加强高位统筹,热线服务“一号对外”

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于有效利用政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督考核、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实现政务服务“一号对外”和一站式服务,实现即问即答,接诉即办。

2021年是12345热线扩容提质之年。市委、市政府对12345热线提出更高要求,将热线优化提升工作纳入“十件民生实事”,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强调12345热线要切实提升解决率、满意率,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12345热线、领导留言板办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品牌。

对此,市政府于去年9月印发了《关于优化提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爱心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相应工作方案,并迅速开展扩容提质工作,通过分级分类归并全市各部门、镇街(园区)共268条非紧急热线,推动12345热线与人民网、广东政务服务网、“粤系列”、“阳光热线”、部门业务系统等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服务“一号对外”。同时,将坐席规模从120个增加至300个,话务团队从180人扩容至450人,开发智能语音、客服、派单、质检等应用,推动话务接通率提升至90%以上,基本实现市民来电“一次接通”、市民诉求“一呼即应”。

优化运行机制,群众诉求“一刻不缓”

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构建统筹有力、上下联动的12345热线运行管理机制,实现企业群众诉求闭环流转,加强诉求响应“驱动力”,跑出诉求办理“加速度”。

在热线统筹方面,由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各承办单位为成员,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有力解决痛点难点诉求,2021年共协调解决949件有争议工单。同时,建立首派责任、点对点派发、市镇联办、限时办结、差评工单重办、督办评价等系列工作机制,推动工单精准派发、办理提速增效。建立群众求助快速响应机制,紧急诉求分级分类处理、24小时快速响应。并且,按照“标准统一、实时更新、共建共享”原则,完善热线知识库,设立部门专家坐席,及时解读新政策,定期安排业务骨干开展话务拨测和知识库考试,实现政务服务“一个标准”,咨询类直接解答率提升至99%,准确派单率99.2%。

无数个日夜,这条被市民亲切地称为“连心线”“暖心线”“幸福线”的热线始终坚守如一,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服务型政府”,为东莞市民提供最贴心、最优质的全天候服务,深深融入东莞市民的生活之中,赢得了市民的充分信任。

创新服务手段,服务资源“一网互联”

12345热线的优化升级,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在于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探索数字化政务服务夯底筑基。

在强化数字赋能,拓展服务内容,构建线上线下联动服务体系方面,12345热线建设线上线下联动办事大厅,选取高频网办事项,实现视频座席直接办理,推动群众办事从“当面办”向“线上办”转变。借助政企合作力量,率先上线公积金智能客服热线,有效分流人工客服压力,服务效率提升近2.5倍。同时,推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服务热线,新增企业服务、心理咨询、紧急联动和视频坐席等专席,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多样化需求,让政务服务更加贴心便捷。

在及时转办、督办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12345热线挖掘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弱信号”,对受理的群众诉求进行科学分析,查找各类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提交市政府研究决策,共形成8份专报,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让政府决策更接地气,并成功推动出台“加强学校作业管理与优化设计”“解决工程领域劳资纠纷”等创新改革措施。其中,《校外培训机构诉求专题报告》被国务院办公厅采纳。

如今,反映诉求便捷、响应处理快速、解决问题负责,越来越多的群众对12345热线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赖,而且“有事就打12345”的口碑,在群众中逐渐形成。

加强交流互动,社会各界“一线体验”

12345热线是政府为民服务的重要窗口,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东莞市积极强化宣传引导和政民互动,突出为民服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21年,12345热线发布了便民利企十项服务承诺,由市民监督热线服务,并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担任12345热线服务体验官,推动优化政务服务;聚焦“科技创新+政务服务”,融合虚拟客服互动、交互式多媒体大屏、热线文化等元素,打造集参观、体验、休闲的政民互动驿站,充分展示热线建设历程及创新成果;打造《直通12345》电视栏目,挖掘典型案例,讲好12345热线故事,树立热线品牌形象,展示各部门为民办实事的优秀成果,引导积极正向的社会关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实事码上看”“我为群众办实事”、扩容提质等专题开展系列宣传,其中,“12345热线协调城管部门为环卫工人多亮路灯15分钟”案例,得到多家央媒、省媒报道,提升社会认可度。

大到人身财产安全、妇女权益保障、住房、就业、社保,小到街巷院落积水、无盖窨井伤人、噪音扰民,12345热线接线员每天接到的投诉、咨询细碎繁琐、五花八门,但即使事情再小也绝不怠慢……

回访显示,每位群众反映的诉求,基本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其它事件也得到满意的解释,企业群众获得感、体验感不断提升。

主动奋战抗疫,疫情诉求“一线畅通”

12345热线是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连心线”。很多群众有事找政府时,脑子里会迅速跳出“12345”这串数字。而随着疫情发展,一些群众产生焦虑、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心理咨询、求助的诉求逐渐增加。

2021年,面对突发“12·13”本土疫情,12345热线更是进入一场突如其来的实战大考。12345热线积极发挥前端服务优势,主动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切实解决疫情当下市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快速梳理完善新冠疫情知识库,更新1630条权威政策,确保准确答复。

于细微处见真章。12345热线启用云呼坐席支援话务,为老人、幼儿、孕妇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将特殊群体就医用药等紧急诉求纳入快速响应事项,做到即收即转即办,畅通救济渠道。同时,紧急上线12345疫情外呼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对涉疫人员进行智能外呼、自动播放语音、发送短信,协助摸查人员动态,主动告知防疫最新要求,引导核酸检测,共完成21批次疫情外呼任务,服务市民超60万人次,有效防止疫情外溢。并且深入挖掘热点诉求,主动发布“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就医事项”“货车接驳点设立”“应急避灾场所开放”等多项政务便民措施,助力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倾力为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接下来,东莞市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标准、创新服务内容,着力解决好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12345热线办成“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民生品牌;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应用,推动实现群众使用更便捷、为民服务更暖心、联动处置更高效、服务运营更智慧;推动12345热线深度融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体系,打造成为“政务服务总客服、协同治理主枢纽、科学决策好帮手”。

文字:尹金钟 图片:陈栋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