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山海情”!香洲凤冈东西部协作两次获“国字号”荣誉

黔贵大地,生机盎然;浩荡珠江,日夜奔涌。

山海相隔的珠海香洲、遵义凤冈,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其相关工作接连斩获了两项“国字号”荣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其中第十七项,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遵义市凤冈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县获得激励通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情况的通报》中,通报了61项典型经验做法。其中,贵州省共有3个案例入选,遵义市凤冈县“交邮融合”打通乡村物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入选。

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香洲、凤冈共同谱写的交相辉映、山海情深的动人篇章。自2021年珠海市与遵义市、香洲区与凤冈县结对协作以来,香洲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全面做好东西部协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卫生教育事业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方面倾心帮扶、传经送宝,在凤冈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亿余元,其中财政资金12475.34万元,社会资金2035.31万元,为凤冈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凤冈2022年GDP破百亿元

6月的凤冈县,桑叶生长旺盛,春蚕茁壮生长。在凤冈县凤岭街道六里村蚕房基地,一张张方格簇上爬满了白花花的蚕茧,一筐筐洁白的蚕茧整齐排列。在各蚕棚内,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下簇分拣蚕茧,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批蚕茧丰收。

工人正在收蚕茧。

时针拨回两年前,凤冈的蚕桑产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桑养蚕模式,处于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完整。牵手香洲后,凤冈蚕桑产业走上从“有”到“优”的蜕变之路,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以来,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凤冈小组按照凤冈县“长茶、壮牛、扩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的原则,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瞄准原料基地、生产加工、产销对接等方面,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7012万元,实施31个项目,支持共建粤黔协作凤冈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凤冈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凤冈在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凤冈县肉牛养殖场。

茶产业方面,香洲区总投入2097万元,从“金融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提升”三方面助力产业做大做强,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凤冈锌硒茶综合产值,覆盖全县茶农茶企受益。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凤冈锌硒茶排名第39位,品牌价值达33.01亿元,较2022年上升2位,价值增长3.66亿元。

肉牛产业方面,香洲区助力完善基础配套,持续投入资金180万元,建设2个肉牛养殖场,延伸产业链条,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2条牛肉预制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并在香洲区开设肉牛体验店,拓展延伸销售渠道,推动凤冈优质牛肉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工人正在加工茶叶。

蚕桑产业方面,香洲区投入资金800万元,在全县新建大蚕房,建设9个物联网智慧云农系统试点,提升养蚕质量和产量。投入资金700万元,为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冷库,建设缫丝设备、打棉设备、烘茧设备等,为企业推进蚕茧加工和投产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香洲区瞄准大湾区庞大的消费市场,创新合作方式,引进香洲区国有企业正菱集团,注入资本500万元与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建珠遵协作蚕桑产业园。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先进设备“跑起来”、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为凤冈县产业升级转型带来活力。不仅如此,香洲区还参照本区企业优惠政策,争取300万元资金奖励凤冈县6家“专精特新”企业;投入400万元,分别招引我国生物酶制剂龙头企业溢多利落户凤冈县开设中草药加工基地,以及广东天融公司开设杂粮、食用菌加工基地,拓展凤冈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紧扣“三个聚焦”,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全省领先

“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拥有了产业路,不再头痛秋收晒谷,不再饮水困难;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们齐心聚力,有了发展的信心……”由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龚德琴手写的这封信,道尽了临江村三新组农户们对香洲区的感谢。

临江村秀竹组、三新组是贵州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和香洲区科学谋划项目,用好后方资源,围绕“三个聚焦”协同推进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凤冈样板”。

聚焦资源整合,扮靓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

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和香洲区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433万元。其中,香洲区两个示范点投入资金184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基层治理实施项目等。

香洲区区属国企珠海正方集团引进土木、建筑工程师蹲点指导,全程免费参与示范点的规划建设,并借鉴珠海美丽乡村的建设经验,提高建设质量、节约建设成本。借鉴香洲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验,选派社工驻点参与示范点的基层治理,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帮助梳理完善村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着力打造社区治理典范。邀请珠海企业专家人才,为示范点的农产品包装设计、营销市场等进行指导培训,切实为示范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香洲区强化结对帮扶,积极争取后方资源,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探索实施镇、村、组三级结对模式,精选珠海市香洲区社会治理经验先进的梅华街道办与进化镇结对,正方控股与临江村结对,精选星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世邦城市商业发展有限公司2家大型民营企业分别与秀竹组、三新组结对,多层次、全方位集中优势资源助力示范点建设。

聚焦“三引改革”,助力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新突破——

引入企业,壮大进化镇秀竹村当地特色产业。香洲区围绕“玫瑰有约·康养秀竹”主题定位,引进香洲区正菱集团投资20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支持玫瑰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乡村产业范例。截至目前,带动群众种植玫瑰1000余亩,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引民入社,做强主导产业。香洲区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通过稻米代加工、种子、有机肥等补助,吸引50余户群众入社参与,提高群众水稻种植积极性,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方面,香洲区帮助合作社推出“香临大米”品牌,推行订单种植,助推示范点大米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销售有机大米600吨,村合作社增收20万元。

引货出山,做优农业产业。香洲区借助珠海天融集团线上平台资源,上架示范点有机大米、茶叶、雪花牛肉等产品,助推优质农产品成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支持示范点企业在珠海开设玫瑰产品专卖店,通过直播带货、企业代销等方式,帮助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截至目前已销售的农特产品达1268万元。

聚焦群众需求,引领居民迈向美好新生活——

为补齐基层阵地短板,香洲区推广梅华街道“135”社区治理模式经验,投入协作资金80万元,完善“党群直议”阵地功能,发动群众直接参与集体发展议事,实现共商、共建、共管的良好格局。

围绕当地居民散居、聚居特点,香洲区投入协作资金310万元,因地制宜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管网、太阳能微动力循环处理设备等配套设施,有效解决171户群众的生活污水难题,真正实现投入成本低、管护成本低。结合山地条件,新建机耕道1600米,提升农机具通行能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600余亩,粮食增收达30000余斤。

据悉,接下来,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凤冈小组将全力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示范点建设,“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凤冈县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畅通城乡物流,“交邮融合”成功经验被国家推广

农村物流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末端环节,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如何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取快递?如何帮助优质农特产品进城,不出村口就能发货全国各地?珠海驻遵义工作组与香洲区聚焦“快递进村”末端服务问题,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打造,在凤冈县进化镇实施“交邮融合”试点项目,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秀竹组交邮融合综合服务点。

具体举措方面,香洲区投入协作资金36万元,改造升级镇级闲置客运站,打造集快递、电商、充电设施、农产品收购等服务为一体的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整合各物流综合服务点资源,完善物流配套功能。开通8条示范线,形成了“县为中心、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客运站月均增收0.5万元。

镇村公交进村,快递直达村口。香洲区优化服务站点降成本,投入资金14万元,整合村、组电商服务站、村邮站、农资店和超市,建设6个村级“交邮融合”服务点、3个组级“交邮融合”服务点,让邮件快递“坐着客车”进村进组。同时,对客运车辆运件每件补助0.3元,存放点每件补助0.2元,有效解决农村物流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取件成本。截至目前,快递进村1.8万余件,邮政快递经营成本降低15%。

集约化压成本,协同化提效率。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促增收,村级、组级末端站点还配套小超市,将群众的农特产品聚集到一起,通过客运专线销往县城、遵义、贵阳等地,省去了群众自带农产品到县、到镇销售的波折和运费,解决了农村种养殖散户的销售之忧,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自2022年10月运营以来,服务站点帮助农户销售蜂蜜、猕猴桃、临江大米、八月瓜等农产品4500余件,价值5.4万余元。同时,7家农村超市月均增收0.5万元。

值得期待的是,在香洲区的积极推动下,今年凤冈县所有中心村将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并被总结为“凤冈模式”向全国推广。

山海携手,前景广阔。香洲区与凤冈县将在优势互补中唱响更多“春天的故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续写协作共赢的新篇章,共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佘映薇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共谱“山海情”!香洲凤冈东西部协作两次获“国字号”荣誉
珠海特区报 2023-06-19 13:03

黔贵大地,生机盎然;浩荡珠江,日夜奔涌。

山海相隔的珠海香洲、遵义凤冈,因东西部协作而结缘,其相关工作接连斩获了两项“国字号”荣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的通报》,其中第十七项,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遵义市凤冈县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县获得激励通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情况的通报》中,通报了61项典型经验做法。其中,贵州省共有3个案例入选,遵义市凤冈县“交邮融合”打通乡村物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入选。

进化镇临江村三新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

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香洲、凤冈共同谱写的交相辉映、山海情深的动人篇章。自2021年珠海市与遵义市、香洲区与凤冈县结对协作以来,香洲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全面做好东西部协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协作、卫生教育事业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方面倾心帮扶、传经送宝,在凤冈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4亿余元,其中财政资金12475.34万元,社会资金2035.31万元,为凤冈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凤冈2022年GDP破百亿元

6月的凤冈县,桑叶生长旺盛,春蚕茁壮生长。在凤冈县凤岭街道六里村蚕房基地,一张张方格簇上爬满了白花花的蚕茧,一筐筐洁白的蚕茧整齐排列。在各蚕棚内,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下簇分拣蚕茧,迎来了2023年的第一批蚕茧丰收。

工人正在收蚕茧。

时针拨回两年前,凤冈的蚕桑产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桑养蚕模式,处于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不完整。牵手香洲后,凤冈蚕桑产业走上从“有”到“优”的蜕变之路,种桑养蚕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之一。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1年以来,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凤冈小组按照凤冈县“长茶、壮牛、扩蚕桑”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的原则,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瞄准原料基地、生产加工、产销对接等方面,先后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7012万元,实施31个项目,支持共建粤黔协作凤冈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凤冈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凤冈在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

凤冈县肉牛养殖场。

茶产业方面,香洲区总投入2097万元,从“金融创新、技术改造、品牌提升”三方面助力产业做大做强,利用品牌效应提高凤冈锌硒茶综合产值,覆盖全县茶农茶企受益。202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凤冈锌硒茶排名第39位,品牌价值达33.01亿元,较2022年上升2位,价值增长3.66亿元。

肉牛产业方面,香洲区助力完善基础配套,持续投入资金180万元,建设2个肉牛养殖场,延伸产业链条,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2条牛肉预制品精深加工生产线,并在香洲区开设肉牛体验店,拓展延伸销售渠道,推动凤冈优质牛肉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工人正在加工茶叶。

蚕桑产业方面,香洲区投入资金800万元,在全县新建大蚕房,建设9个物联网智慧云农系统试点,提升养蚕质量和产量。投入资金700万元,为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冷库,建设缫丝设备、打棉设备、烘茧设备等,为企业推进蚕茧加工和投产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香洲区瞄准大湾区庞大的消费市场,创新合作方式,引进香洲区国有企业正菱集团,注入资本500万元与遵义星丝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建珠遵协作蚕桑产业园。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先进设备“跑起来”、优质企业纷至沓来……一个个看得见的变化,为凤冈县产业升级转型带来活力。不仅如此,香洲区还参照本区企业优惠政策,争取300万元资金奖励凤冈县6家“专精特新”企业;投入400万元,分别招引我国生物酶制剂龙头企业溢多利落户凤冈县开设中草药加工基地,以及广东天融公司开设杂粮、食用菌加工基地,拓展凤冈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紧扣“三个聚焦”,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全省领先

“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拥有了产业路,不再头痛秋收晒谷,不再饮水困难;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们齐心聚力,有了发展的信心……”由凤冈县进化镇临江村三新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龚德琴手写的这封信,道尽了临江村三新组农户们对香洲区的感谢。

临江村秀竹组、三新组是贵州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和香洲区科学谋划项目,用好后方资源,围绕“三个聚焦”协同推进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凤冈样板”。

聚焦资源整合,扮靓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

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和香洲区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入资金2433万元。其中,香洲区两个示范点投入资金184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基层治理实施项目等。

香洲区区属国企珠海正方集团引进土木、建筑工程师蹲点指导,全程免费参与示范点的规划建设,并借鉴珠海美丽乡村的建设经验,提高建设质量、节约建设成本。借鉴香洲区“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验,选派社工驻点参与示范点的基层治理,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布局,帮助梳理完善村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着力打造社区治理典范。邀请珠海企业专家人才,为示范点的农产品包装设计、营销市场等进行指导培训,切实为示范点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香洲区强化结对帮扶,积极争取后方资源,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探索实施镇、村、组三级结对模式,精选珠海市香洲区社会治理经验先进的梅华街道办与进化镇结对,正方控股与临江村结对,精选星汉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世邦城市商业发展有限公司2家大型民营企业分别与秀竹组、三新组结对,多层次、全方位集中优势资源助力示范点建设。

聚焦“三引改革”,助力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实现新突破——

引入企业,壮大进化镇秀竹村当地特色产业。香洲区围绕“玫瑰有约·康养秀竹”主题定位,引进香洲区正菱集团投资20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支持玫瑰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乡村产业范例。截至目前,带动群众种植玫瑰1000余亩,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引民入社,做强主导产业。香洲区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通过稻米代加工、种子、有机肥等补助,吸引50余户群众入社参与,提高群众水稻种植积极性,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品牌建设方面,香洲区帮助合作社推出“香临大米”品牌,推行订单种植,助推示范点大米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截至目前,销售有机大米600吨,村合作社增收20万元。

引货出山,做优农业产业。香洲区借助珠海天融集团线上平台资源,上架示范点有机大米、茶叶、雪花牛肉等产品,助推优质农产品成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支持示范点企业在珠海开设玫瑰产品专卖店,通过直播带货、企业代销等方式,帮助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截至目前已销售的农特产品达1268万元。

聚焦群众需求,引领居民迈向美好新生活——

为补齐基层阵地短板,香洲区推广梅华街道“135”社区治理模式经验,投入协作资金80万元,完善“党群直议”阵地功能,发动群众直接参与集体发展议事,实现共商、共建、共管的良好格局。

围绕当地居民散居、聚居特点,香洲区投入协作资金310万元,因地制宜建立分散式污水处理管网、集中式污水处理管网、太阳能微动力循环处理设备等配套设施,有效解决171户群众的生活污水难题,真正实现投入成本低、管护成本低。结合山地条件,新建机耕道1600米,提升农机具通行能力,盘活闲置土地资源600余亩,粮食增收达30000余斤。

据悉,接下来,珠海驻遵义工作组凤冈小组将全力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示范点建设,“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凤冈县全域美丽、全面振兴。

畅通城乡物流,“交邮融合”成功经验被国家推广

农村物流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是现代物流体系的末端环节,关系到城乡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如何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取快递?如何帮助优质农特产品进城,不出村口就能发货全国各地?珠海驻遵义工作组与香洲区聚焦“快递进村”末端服务问题,结合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打造,在凤冈县进化镇实施“交邮融合”试点项目,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秀竹组交邮融合综合服务点。

具体举措方面,香洲区投入协作资金36万元,改造升级镇级闲置客运站,打造集快递、电商、充电设施、农产品收购等服务为一体的乡镇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整合各物流综合服务点资源,完善物流配套功能。开通8条示范线,形成了“县为中心、镇为节点、村为末端”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客运站月均增收0.5万元。

镇村公交进村,快递直达村口。香洲区优化服务站点降成本,投入资金14万元,整合村、组电商服务站、村邮站、农资店和超市,建设6个村级“交邮融合”服务点、3个组级“交邮融合”服务点,让邮件快递“坐着客车”进村进组。同时,对客运车辆运件每件补助0.3元,存放点每件补助0.2元,有效解决农村物流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群众的取件成本。截至目前,快递进村1.8万余件,邮政快递经营成本降低15%。

集约化压成本,协同化提效率。为了拓宽销售渠道促增收,村级、组级末端站点还配套小超市,将群众的农特产品聚集到一起,通过客运专线销往县城、遵义、贵阳等地,省去了群众自带农产品到县、到镇销售的波折和运费,解决了农村种养殖散户的销售之忧,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自2022年10月运营以来,服务站点帮助农户销售蜂蜜、猕猴桃、临江大米、八月瓜等农产品4500余件,价值5.4万余元。同时,7家农村超市月均增收0.5万元。

值得期待的是,在香洲区的积极推动下,今年凤冈县所有中心村将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并被总结为“凤冈模式”向全国推广。

山海携手,前景广阔。香洲区与凤冈县将在优势互补中唱响更多“春天的故事”,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续写协作共赢的新篇章,共同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文字:佘映薇 图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