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交通适度超前建设为产业发展输送动能

原标题:
珠海交通适度超前建设为产业发展输送动能
打通“任督二脉” 畅通“毛细血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在全市加速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之际,围绕“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珠海适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形成对经济提质提速的支撑体系。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珠海“十四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共约1424亿元。

科学规划统筹
深度服务产业

春潮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传递着珠海畅通交通网络、发挥交通建设对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作用的决心。向南,十字门隧道主体工程提前贯通,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工程、南湾大道改造工程、情侣南路(横琴大桥至横琴二桥段)、洪屏二路南段市政道路工程预计今年主线贯通。向北,G105国道综合提升工程获批实施,香海大桥支线工程建设进入尾声,为三溪科创小镇等产业发展平台的加速前行擦亮驱动的“齿轮”。向东,金溪大道首段开工,为高新区后环打造未来科技城夯实基础。向西,金港大桥、高栏港快线、高栏港高速北延线工程、机场高速北延线加紧推进前期准备工作,“环线”“快线”支撑物流人流快速流转。“3060通勤圈”和“12312交通时空圈”雏形渐现。

产业在哪儿,路网提升提前谋划到哪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先行力量。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市仅仅重点交通项目就达79个(含前期预备项目17个),力争推动19个重点交通项目年内开工,年度投资计划达152.23亿元。

路网“毛细血管”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路况差、绕远路,这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珠海交通部门着力推动解决。科学规划统筹,搭建新的“毛细血管”,实现路网的通畅。

记者从珠海交通集团获悉,按照工作部署,高栏港快线(珠海大道至石化五路段)已开展勘察设计。项目南起高栏港片区石化五路,以隧道、桥梁等形式破解山体、河流等地形阻隔,实现与珠海大道等干线路网的衔接。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将为高栏港片区产业发展助力。与此同时,金港大桥也在推进前期工作。根据《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该项目将让高栏港片区与机场西路实现衔接,相当于将空港、海港更紧密联系到一起。鹤港高速等港珠澳大桥向西延伸的交通大动脉源源不断送来人流物流,而高栏港快线等项目构成的路网“毛细血管”与之承接,将带动起三灶、南水等地现代产业体系的蓬勃发展,聚集效应更加显现。

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

围绕空港等交通枢纽,珠海做强配套,做大发展文章。在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之时,珠海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货站楼预计2022年底完工,未来它将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航空货站,货邮年吞吐量达20万吨。这里毗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海大桥一桥直达,向东更辐射对接港珠澳大桥,向西服务江门乃至粤西,大大发挥出珠海机场的货物输运能力,带动物流等配套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伴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滋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涌流不息。今年刚刚发布的《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打造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珠海机场、珠海港为枢纽,高速公路、铁路、水路为主骨架,城际铁路、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30分钟时空圈全覆盖,高峰时段东西城区60分钟互达;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1小时可达,大湾区东岸城市2小时可达,省内其他城市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可达。该规划还提出完善“交通+”服务体系,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打造集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储运、分销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

畅通交通网络
衔接战略通道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当下珠海正着力畅通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香海大桥西延线等项目建设,快速联通东西中心城区及城市内部各组团,衔接战略通道。

港珠澳大桥向西,一条聚拢产业的经济带已经形成。2020年洪鹤大桥通车,2021年鹤港高速一期通车,今年鹤港高速二期将贯通,2024年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自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开始,一条条高速路连缀起十字门、航空产业园滨海商务区、高栏港。为了让这条联动城市东西各组团、辐射粤西的战略通道早日贯通,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者们日夜兼程。本月黄茅海跨海通道两座主桥的主塔浇筑“节节高”,其中进展最快的黄茅海大桥中塔已浇筑至第9节,预计明年上半年两座主桥的5座主塔可实现封顶。鹤港高速二期隧道段3月底全线贯通,截至4月中旬,控制性节点鸡蹄门特大桥梁块的浇筑已完成58%,全线桥梁段的预制梁架设已完成75%。

施工中的黄茅海大桥。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城市东西快速联通,珠海隧道工程超大直径盾构机3月下线,预计8月始发掘进,为珠海打造一条跨越西江入海口、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东西向快速通道。珠海大道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即将开始鹤洲隧道施工,力争明年实现双向12车道通行。全长近30公里的香海大桥,贯通在即,香海大桥西延线先行段已陆续开展施工招标。

衔接深中通道,实现城市南北向快速联通也是目前珠海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的重点。已于2020年通车的金琴快线,其正在建设的北延段对接中山东部外环高速,是珠海与深中通道快速联通的要道。自高新互通立交向北,金琴快线北延段连贯创新海岸等产业聚集区,并通过地面辅道与周边路网衔接,目前北延段一期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二期正在推进隧道软基处理等工作,为土方开挖做准备,计划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完成建设。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期珠海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1公里。在完成市内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还将协调推动中山东外环高速二期建设,推进中山西外环高速南延线对接洪鹤大桥和广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改扩建。市内还将推动机场北快线、京珠高速连接线改造、情侣北路北段、横琴第三通道、金溪大道、人民路快速化提升、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快速化提升、兴业快线南延段、香山大道、香海北路先行段等项目,支撑“全市域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深港”的快速交通体系构建,为产业发展“接好交通大动脉”。

在轨道交通方面,随着珠机城际二期的稳步推进,“香洲-横琴-机场”城际铁路大通道预计明年可形成。珠海将力争实现公交化运营,为形成“轨道环线”的目标努力。记者从市轨道交通局获悉,目前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段)已经开工,接下来,珠海还将开工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段),谋划广佛江珠城际(珠海机场至鹤洲站段)等一批高铁和城际轨道项目,启动珠斗城际前期研究。依托珠海中心站(鹤洲站)的规划建设,斗门提出建设湖心新城,打造滨江特色生态宜居示范新区,为产业发展营造高规格空间。

文字:陈颖 图片:李建束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
珠海交通适度超前建设为产业发展输送动能
珠海特区报 2022-04-24 09:51

原标题:
珠海交通适度超前建设为产业发展输送动能
打通“任督二脉” 畅通“毛细血管”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在全市加速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之际,围绕“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工作总抓手,珠海适度超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形成对经济提质提速的支撑体系。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珠海“十四五”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完成投资共约1424亿元。

科学规划统筹
深度服务产业

春潮涌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捷报频传,传递着珠海畅通交通网络、发挥交通建设对产业发展支撑服务作用的决心。向南,十字门隧道主体工程提前贯通,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工程、南湾大道改造工程、情侣南路(横琴大桥至横琴二桥段)、洪屏二路南段市政道路工程预计今年主线贯通。向北,G105国道综合提升工程获批实施,香海大桥支线工程建设进入尾声,为三溪科创小镇等产业发展平台的加速前行擦亮驱动的“齿轮”。向东,金溪大道首段开工,为高新区后环打造未来科技城夯实基础。向西,金港大桥、高栏港快线、高栏港高速北延线工程、机场高速北延线加紧推进前期准备工作,“环线”“快线”支撑物流人流快速流转。“3060通勤圈”和“12312交通时空圈”雏形渐现。

产业在哪儿,路网提升提前谋划到哪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产业提质增效的先行力量。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市仅仅重点交通项目就达79个(含前期预备项目17个),力争推动19个重点交通项目年内开工,年度投资计划达152.23亿元。

路网“毛细血管”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路况差、绕远路,这些制约企业发展的“痛点”,珠海交通部门着力推动解决。科学规划统筹,搭建新的“毛细血管”,实现路网的通畅。

记者从珠海交通集团获悉,按照工作部署,高栏港快线(珠海大道至石化五路段)已开展勘察设计。项目南起高栏港片区石化五路,以隧道、桥梁等形式破解山体、河流等地形阻隔,实现与珠海大道等干线路网的衔接。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将为高栏港片区产业发展助力。与此同时,金港大桥也在推进前期工作。根据《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该项目将让高栏港片区与机场西路实现衔接,相当于将空港、海港更紧密联系到一起。鹤港高速等港珠澳大桥向西延伸的交通大动脉源源不断送来人流物流,而高栏港快线等项目构成的路网“毛细血管”与之承接,将带动起三灶、南水等地现代产业体系的蓬勃发展,聚集效应更加显现。

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

围绕空港等交通枢纽,珠海做强配套,做大发展文章。在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之时,珠海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货站楼预计2022年底完工,未来它将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航空货站,货邮年吞吐量达20万吨。这里毗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海大桥一桥直达,向东更辐射对接港珠澳大桥,向西服务江门乃至粤西,大大发挥出珠海机场的货物输运能力,带动物流等配套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伴随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滋养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涌流不息。今年刚刚发布的《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打造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珠海机场、珠海港为枢纽,高速公路、铁路、水路为主骨架,城际铁路、普通国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的多层次、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区30分钟时空圈全覆盖,高峰时段东西城区60分钟互达;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1小时可达,大湾区东岸城市2小时可达,省内其他城市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可达。该规划还提出完善“交通+”服务体系,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打造集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和产成品储运、分销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供应链服务。

畅通交通网络
衔接战略通道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当下珠海正着力畅通交通网络,加快推进黄茅海跨海通道、香海大桥西延线等项目建设,快速联通东西中心城区及城市内部各组团,衔接战略通道。

港珠澳大桥向西,一条聚拢产业的经济带已经形成。2020年洪鹤大桥通车,2021年鹤港高速一期通车,今年鹤港高速二期将贯通,2024年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自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开始,一条条高速路连缀起十字门、航空产业园滨海商务区、高栏港。为了让这条联动城市东西各组团、辐射粤西的战略通道早日贯通,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者们日夜兼程。本月黄茅海跨海通道两座主桥的主塔浇筑“节节高”,其中进展最快的黄茅海大桥中塔已浇筑至第9节,预计明年上半年两座主桥的5座主塔可实现封顶。鹤港高速二期隧道段3月底全线贯通,截至4月中旬,控制性节点鸡蹄门特大桥梁块的浇筑已完成58%,全线桥梁段的预制梁架设已完成75%。

施工中的黄茅海大桥。

与此同时,为了实现城市东西快速联通,珠海隧道工程超大直径盾构机3月下线,预计8月始发掘进,为珠海打造一条跨越西江入海口、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的东西向快速通道。珠海大道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即将开始鹤洲隧道施工,力争明年实现双向12车道通行。全长近30公里的香海大桥,贯通在即,香海大桥西延线先行段已陆续开展施工招标。

衔接深中通道,实现城市南北向快速联通也是目前珠海交通基础设施推进的重点。已于2020年通车的金琴快线,其正在建设的北延段对接中山东部外环高速,是珠海与深中通道快速联通的要道。自高新互通立交向北,金琴快线北延段连贯创新海岸等产业聚集区,并通过地面辅道与周边路网衔接,目前北延段一期主体结构已基本完成,二期正在推进隧道软基处理等工作,为土方开挖做准备,计划2024年与深中通道同步完成建设。

《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十四五”末期珠海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1公里。在完成市内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还将协调推动中山东外环高速二期建设,推进中山西外环高速南延线对接洪鹤大桥和广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改扩建。市内还将推动机场北快线、京珠高速连接线改造、情侣北路北段、横琴第三通道、金溪大道、人民路快速化提升、珠海大道金湾互通以西段快速化提升、兴业快线南延段、香山大道、香海北路先行段等项目,支撑“全市域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深港”的快速交通体系构建,为产业发展“接好交通大动脉”。

在轨道交通方面,随着珠机城际二期的稳步推进,“香洲-横琴-机场”城际铁路大通道预计明年可形成。珠海将力争实现公交化运营,为形成“轨道环线”的目标努力。记者从市轨道交通局获悉,目前珠海至肇庆高铁(珠海段)已经开工,接下来,珠海还将开工建设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海段),谋划广佛江珠城际(珠海机场至鹤洲站段)等一批高铁和城际轨道项目,启动珠斗城际前期研究。依托珠海中心站(鹤洲站)的规划建设,斗门提出建设湖心新城,打造滨江特色生态宜居示范新区,为产业发展营造高规格空间。

文字:陈颖 图片:李建束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