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踏新征程!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4月12日,斗门区新青科技工业园举行新闻通气会。

披露的一组主要指标,令人眼前一亮:今年一季度,园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7亿元;工业投资预计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110%。跨越时空,延续关注。由此上溯至2022年,园区主要经济数据同样令人欣慰。2022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在斗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2.12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投资24.35亿元,同比增长65.62%;处置闲置低效用地逾30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积极条件。

有韧性,看潜力,展定力:24年的时光淬炼老牌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青科技工业园正值当打之年!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建设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做优新青科技工业园。根据这样的规划和部署,2023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将按照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40%的任务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贡献园区力量。

成立24年的新青科技工业园。

老牌园区

24年不平凡历程当打之年再立目标

眼前的珠峰大道,两边的绿树草地茂盛,虬枝盘曲的鸡蛋树已经冒出嫩芽,春色正酣。

位于珠峰大道以西的新青科技工业园,一派春意盎然,工业厂房鳞次栉比,制造业当家成为园区的主旋律。

东临尖峰山,西濒乾务镇,南望黄杨河,北靠司马山。这片面积约6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成为斗门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最悠久主战场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园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7亿元;工业投资预计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110%。

新青科技工业园1999年3月5日挂牌成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珠海园区资源整合后重点发展的“4+4+1”九个园区之一。

有韧性,看潜力,展定力:24年的时光淬炼,新青科技工业园正值当打之年!

有韧性——产业平稳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此前披露的2022年一组主要指标数据,令人眼前一亮。202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92.12亿元,占全区比重40.6%,同比增长11.7%;工业投资完成24.37亿元,近十年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5.7%,实现年度目标120.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2亿元,占全区比重59.5%,实现年度目标的111.5%,同比增长64.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94.72亿元,占全区比重68.8%,同比增长14.3%。

看潜力——动能加快转换,活力竞相迸发。经过24年的发展,园区形成以电子终端产品、电子线路板、电缆类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拥有伟创力集团、冠宇电池、超毅实业、鹏辉能源、运泰利等一批著名企业。目前园区共有工业企业250家,员工约4.8万人。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素质产业工人……园区的更大潜力更强活力,将蕴藏于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中,也蕴藏于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中。

展定力——聚焦主导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全面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持续深化承载能力建设,推动园区加快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彰显老牌产业园区的忠勇可嘉、稳如泰山。

当春好时节,再踏新征程。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建设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做优新青科技工业园。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青科技工业园加快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中高端PCB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开展“工改工”模式新建、改扩建工业厂房项目,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资源。

宏图既定,只待大展。

2023年,新青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达到34.1亿元,同比增长40%。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园区将紧扣“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坚持向提升存量企业效能要增长,向土地集约节约要空间,向技术创新要动力,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我们将全力以赴狠抓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凝心聚力强化载体支撑,攻坚克难优化要素配置,加快促进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园区力量,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提供坚实基础。”新青科技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

增资扩产

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当春四月,正是大干快上好时节。

新青科技工业园冠宇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以下简称“新青南扩项目”),迎来了新进展。

新青南扩项目计划投资约6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工;二期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开展装修工程,计划今年6月前完工,年内投产。

新青南扩项目,让扎根斗门16年的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宇电池”)如虎添翼,备受关注。

冠宇电池生产车间。

成立于2007年的冠宇电池,是一家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珠海、重庆、浙江三大生产基地,并在印度设立工厂。

冠宇电池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与普通锂电池不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形式主要为铝塑软包装,其内在的电解液也并非全液态、而是凝胶态的。这样的特点使得产品更加轻薄、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功率性能更好,比较适合当今消费电池快充快放的应用场景。此外,快充、散热好、轻薄、安全这些特点也同样适用于动力领域。目前,冠宇电池的产品主要应用在两大方面:手机、电脑、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消费电池领域和汽车电池、储能电池等动力领域。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冠宇电池新青南扩项目。

在聚合物软包电池消费类领域,珠海冠宇已经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还是一个新手。”在新青南扩项目二期行政大楼会议室,冠宇电池董事长徐延铭谦虚地说。

谦虚谨慎,掩饰不了冠宇电池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冠宇电池,是新青科技工业园乃至斗门区实体经济发展中无法绕开的一个企业。

科技创新,让冠宇电池实现了从低端学徒到高端赶超,先后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绿色工厂等称号,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目前,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000余人,去年的科研经费达到了7.7亿元,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逾1100项。”徐延铭说。

资本赋能,助力冠宇电池更好更快地融入“产业第一”发展大局。2021年10月15日,冠宇电池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园区也是斗门区第一家本土培养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实现了斗门企业乃至珠海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

“要‘不自量力’,紧盯行业主流客户,实现高质量发展。”徐延铭表示,接下来,冠宇电池将逐步拓展动力类锂离子电池产品种类,提升在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在五年之内迈上一个新台阶。而正在大力推进的新青南扩项目,将为冠宇电池迈上这个新台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像新青南扩项目一样,扩展项目、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升级产业……成为新青科技工业园谋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规划部署,新青科技工业园今年将重点推进8个增资扩产项目。其中,新青南扩项目二期、鹏辉能源1G瓦时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完工投产。以冠宇电池、鹏辉能源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积极培育储能、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支持冠宇电池加快打造“聚合物锂电池互联网+先进制造的智能化工厂”,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工业技改

实施40多个项目拉动工业投资

随着未来技术条件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人脸识别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你知道世界首台人脸识别芯片测试设备来自哪里吗?

这台设备来自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来自园区企业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运泰利”)。在珠海运泰利首席执行官孟凡伟的带领下,用时12个月,研发出业界领先的人脸识别光学芯片全自动测试线,填补了国产光学检测设备的空白。

2016年的人脸识别芯片测试项目,是珠海运泰利发展中的里程碑。“那是企业发展路上的一场硬战,往前冲才能看见光明。”在历经12个月的反复钻研后,该测试线通过了客户验证,并成功交付了100条自动测试线,成为业界最为先进的人脸识别芯片测试设备。“这不仅是运泰利的骄傲,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孟凡伟表示。

致力于不断向智能化测试设备领域纵深推进,企业成就非凡价值。

珠海运泰利生产车间。

2006年成立的珠海运泰利,早期以机械零配件加工为主。从2010年开始,深耕技术创新,探索消费类电子测试、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锂电等领域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各行业提供完整的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如今,珠海运泰利在3C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已实现声光电测试装备自动化,在新能源锂电池成功研发工艺测试及化成分容设备,在半导体封测领域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接下来3至5年的发展中,希望能慢慢缩短并追赶上国际领先者的水平,打造全球卓越智能制造设备民族品牌。”孟凡伟说。

技术创新不断,工业技改不停,新青科技工业园通过大力实施工业技改,让园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带动工业投资提速增长,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2023年,新青科技工业园计划实施4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预计投资超20亿元。其中,将重点推进鹏辉1G瓦时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伟创力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冠宇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制造等。将充分利用省级技改补贴政策、市级工业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通过开展融资服务、强化专人对接等方式,确保工业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入库纳统。

记者手记

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做优新青科技工业园。这为园区在珠海的定位和发展制订了路线图。

做优的过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今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将按照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40%的任务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其中的重点之一,是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向土地集约节约要空间。

这项重点工作,新青科技工业园此前已经在谋划和推进。2022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处置7宗闲置低效用地,总面积30.32万平方米,处置率达55.4%,为园区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下一步,园区将着力解决几个问题,做好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工作。

着力解决企业盘活意愿不高问题。进一步加大土地法规政策及产业政策宣传,充分调动企业土地盘活积极性。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协同配合,以有效的方式促进闲置低效用地加快盘活。

着力解决历史资料收集举证难度大的问题。加强闲置低效用地处置部门联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群策群力、逐一研究分析基础资料收集取证难点、突破口及应对办法,进一步完善调查取证手段和渠道,形成联合处置合力,夯实依法处置证据链。

着力化解涉稳涉诉风险问题。坚持合法合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全面加强违法违约责任认定,加大政策解释力度,依法依规稳步推进土地处置工作,全面防范化解涉稳涉诉风险。

着力解决企业盘活资金项目问题。加强与业主的沟通联系,主动为企业找项目、引项目,进一步加强融资服务,加大与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联系对接,通过融资贷款、股权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促进低效用地加快盘活利用。

好的举措,需要接续推进。今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将强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吸引一批带动性好、辐射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强链补链,助力新青科技工业园加快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中高端PCB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再踏新征程!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珠海特区报 2023-04-14 11:29

4月12日,斗门区新青科技工业园举行新闻通气会。

披露的一组主要指标,令人眼前一亮:今年一季度,园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7亿元;工业投资预计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110%。跨越时空,延续关注。由此上溯至2022年,园区主要经济数据同样令人欣慰。2022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在斗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2.12亿元,同比增长11.7%;工业投资24.35亿元,同比增长65.62%;处置闲置低效用地逾30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积极条件。

有韧性,看潜力,展定力:24年的时光淬炼老牌园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青科技工业园正值当打之年!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建设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做优新青科技工业园。根据这样的规划和部署,2023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将按照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40%的任务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贡献园区力量。

成立24年的新青科技工业园。

老牌园区

24年不平凡历程当打之年再立目标

眼前的珠峰大道,两边的绿树草地茂盛,虬枝盘曲的鸡蛋树已经冒出嫩芽,春色正酣。

位于珠峰大道以西的新青科技工业园,一派春意盎然,工业厂房鳞次栉比,制造业当家成为园区的主旋律。

东临尖峰山,西濒乾务镇,南望黄杨河,北靠司马山。这片面积约6平方千米的工业园区,成为斗门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最悠久主战场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园区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1.07亿元;工业投资预计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110%。

新青科技工业园1999年3月5日挂牌成立,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珠海园区资源整合后重点发展的“4+4+1”九个园区之一。

有韧性,看潜力,展定力:24年的时光淬炼,新青科技工业园正值当打之年!

有韧性——产业平稳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此前披露的2022年一组主要指标数据,令人眼前一亮。2022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92.12亿元,占全区比重40.6%,同比增长11.7%;工业投资完成24.37亿元,近十年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5.7%,实现年度目标120.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1.2亿元,占全区比重59.5%,实现年度目标的111.5%,同比增长64.5%。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94.72亿元,占全区比重68.8%,同比增长14.3%。

看潜力——动能加快转换,活力竞相迸发。经过24年的发展,园区形成以电子终端产品、电子线路板、电缆类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拥有伟创力集团、冠宇电池、超毅实业、鹏辉能源、运泰利等一批著名企业。目前园区共有工业企业250家,员工约4.8万人。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素质产业工人……园区的更大潜力更强活力,将蕴藏于转型升级的乘数效应中,也蕴藏于高质量发展的谋划中。

展定力——聚焦主导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全面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持续深化承载能力建设,推动园区加快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彰显老牌产业园区的忠勇可嘉、稳如泰山。

当春好时节,再踏新征程。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建设高水平产业集聚区,做优新青科技工业园。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青科技工业园加快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中高端PCB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开展“工改工”模式新建、改扩建工业厂房项目,盘活低效闲置土地资源。

宏图既定,只待大展。

2023年,新青科技工业园的发展目标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达到34.1亿元,同比增长40%。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园区将紧扣“打造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产城一体、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坚持向提升存量企业效能要增长,向土地集约节约要空间,向技术创新要动力,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我们将全力以赴狠抓招商引资,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凝心聚力强化载体支撑,攻坚克难优化要素配置,加快促进园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园区力量,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提供坚实基础。”新青科技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表示。

增资扩产

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当春四月,正是大干快上好时节。

新青科技工业园冠宇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以下简称“新青南扩项目”),迎来了新进展。

新青南扩项目计划投资约6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工;二期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开展装修工程,计划今年6月前完工,年内投产。

新青南扩项目,让扎根斗门16年的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宇电池”)如虎添翼,备受关注。

冠宇电池生产车间。

成立于2007年的冠宇电池,是一家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和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珠海、重庆、浙江三大生产基地,并在印度设立工厂。

冠宇电池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领域。与普通锂电池不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外包装形式主要为铝塑软包装,其内在的电解液也并非全液态、而是凝胶态的。这样的特点使得产品更加轻薄、能量密度更高、更安全、功率性能更好,比较适合当今消费电池快充快放的应用场景。此外,快充、散热好、轻薄、安全这些特点也同样适用于动力领域。目前,冠宇电池的产品主要应用在两大方面:手机、电脑、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消费电池领域和汽车电池、储能电池等动力领域。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都是其客户。

冠宇电池新青南扩项目。

在聚合物软包电池消费类领域,珠海冠宇已经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在新能源领域,我们还是一个新手。”在新青南扩项目二期行政大楼会议室,冠宇电池董事长徐延铭谦虚地说。

谦虚谨慎,掩饰不了冠宇电池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冠宇电池,是新青科技工业园乃至斗门区实体经济发展中无法绕开的一个企业。

科技创新,让冠宇电池实现了从低端学徒到高端赶超,先后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绿色工厂等称号,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目前,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000余人,去年的科研经费达到了7.7亿元,拥有境内外授权专利逾1100项。”徐延铭说。

资本赋能,助力冠宇电池更好更快地融入“产业第一”发展大局。2021年10月15日,冠宇电池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园区也是斗门区第一家本土培养的制造业上市企业,实现了斗门企业乃至珠海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

“要‘不自量力’,紧盯行业主流客户,实现高质量发展。”徐延铭表示,接下来,冠宇电池将逐步拓展动力类锂离子电池产品种类,提升在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在五年之内迈上一个新台阶。而正在大力推进的新青南扩项目,将为冠宇电池迈上这个新台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像新青南扩项目一样,扩展项目、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升级产业……成为新青科技工业园谋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按照规划部署,新青科技工业园今年将重点推进8个增资扩产项目。其中,新青南扩项目二期、鹏辉能源1G瓦时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完工投产。以冠宇电池、鹏辉能源等骨干企业为核心,积极培育储能、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支持冠宇电池加快打造“聚合物锂电池互联网+先进制造的智能化工厂”,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工业技改

实施40多个项目拉动工业投资

随着未来技术条件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人脸识别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你知道世界首台人脸识别芯片测试设备来自哪里吗?

这台设备来自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来自园区企业珠海市运泰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运泰利”)。在珠海运泰利首席执行官孟凡伟的带领下,用时12个月,研发出业界领先的人脸识别光学芯片全自动测试线,填补了国产光学检测设备的空白。

2016年的人脸识别芯片测试项目,是珠海运泰利发展中的里程碑。“那是企业发展路上的一场硬战,往前冲才能看见光明。”在历经12个月的反复钻研后,该测试线通过了客户验证,并成功交付了100条自动测试线,成为业界最为先进的人脸识别芯片测试设备。“这不仅是运泰利的骄傲,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孟凡伟表示。

致力于不断向智能化测试设备领域纵深推进,企业成就非凡价值。

珠海运泰利生产车间。

2006年成立的珠海运泰利,早期以机械零配件加工为主。从2010年开始,深耕技术创新,探索消费类电子测试、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锂电等领域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各行业提供完整的自动化测试解决方案。如今,珠海运泰利在3C消费类电子产品上已实现声光电测试装备自动化,在新能源锂电池成功研发工艺测试及化成分容设备,在半导体封测领域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在接下来3至5年的发展中,希望能慢慢缩短并追赶上国际领先者的水平,打造全球卓越智能制造设备民族品牌。”孟凡伟说。

技术创新不断,工业技改不停,新青科技工业园通过大力实施工业技改,让园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带动工业投资提速增长,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

2023年,新青科技工业园计划实施40多个工业技改项目,预计投资超20亿元。其中,将重点推进鹏辉1G瓦时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伟创力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项目、冠宇聚合物锂电池智能制造等。将充分利用省级技改补贴政策、市级工业项目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通过开展融资服务、强化专人对接等方式,确保工业技改项目顺利投产、入库纳统。

记者手记

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做优新青科技工业园。这为园区在珠海的定位和发展制订了路线图。

做优的过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今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将按照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同比增长27.5%;工业投资34.1亿元,同比增长40%的任务目标,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其中的重点之一,是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向土地集约节约要空间。

这项重点工作,新青科技工业园此前已经在谋划和推进。2022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处置7宗闲置低效用地,总面积30.32万平方米,处置率达55.4%,为园区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下一步,园区将着力解决几个问题,做好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工作。

着力解决企业盘活意愿不高问题。进一步加大土地法规政策及产业政策宣传,充分调动企业土地盘活积极性。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协同配合,以有效的方式促进闲置低效用地加快盘活。

着力解决历史资料收集举证难度大的问题。加强闲置低效用地处置部门联动,畅通信息沟通渠道,群策群力、逐一研究分析基础资料收集取证难点、突破口及应对办法,进一步完善调查取证手段和渠道,形成联合处置合力,夯实依法处置证据链。

着力化解涉稳涉诉风险问题。坚持合法合规原则,联合相关部门全面加强违法违约责任认定,加大政策解释力度,依法依规稳步推进土地处置工作,全面防范化解涉稳涉诉风险。

着力解决企业盘活资金项目问题。加强与业主的沟通联系,主动为企业找项目、引项目,进一步加强融资服务,加大与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的联系对接,通过融资贷款、股权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促进低效用地加快盘活利用。

好的举措,需要接续推进。今年,新青科技工业园将强力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吸引一批带动性好、辐射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强链补链,助力新青科技工业园加快推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中高端PCB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