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珠海答卷|斗门区:春风化雨起宏图 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2012年的190亿元,到2021年的468亿元,这是斗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

从2012年的565亿元,到2021年的847亿元,这是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数据最直观,展示着十年不断丰厚的内涵。

201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加快构建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202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从富裕安康美丽到富裕美丽幸福,从新斗门到大斗门,这十年,斗门区以高站位、宽视野、大力度进行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美丽斗门展现新貌,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主法治日趋完善,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发展最直观,展示着十年更加丰厚的获得。

十年只争朝夕,再踏新征程。接下来,斗门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进行谋划和推进,坚持“产业第一”、践行“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预制菜产业园等,以建设“大斗门”的扎实举措,奋力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持续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斗门改革发展新局面。

斗门区加快构建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创新引领发展

从产业升级到四大园区到“产业第一”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珠海冠宇的锂电池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次于日韩企业同类产品,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更加领先。”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下称“冠宇电池”)徐延铭说,在聚合物软包电池消费类领域,冠宇电池已经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

冠宇电池位于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入选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去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珠海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首家出库企业。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冠宇电池共有科研人员约1700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0%左右。截至今年6月,冠宇电池获得境内外授权专利907项。凭借出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冠宇电池先后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像冠宇电池的发展历程一样,十年来,斗门区众多企业通过创新引领,实现了从低端学徒到高端赶超,得到了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94家。这个数据勾勒出一幅斗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群像。

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工业立区的重要抓手,正是斗门区十年来形成的弥足珍贵经验之一。

201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加快构建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202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从富裕安康美丽,到富裕美丽幸福,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作用。斗门区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斗门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12年,斗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90亿元,2021年增至468亿元;2012年,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65亿元,2021年增至847亿元;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4亿元,2021年增至358.6亿元。

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将“产业第一”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作为珠海的重要一极,斗门区在落实“产业第一”中,将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为“产业第一”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磅礴动能,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优化生态环境

从“一河两岸”到厚植城乡生态底色

秋高气爽,在西堤路散步或锻炼的男女老少越来越多,42岁的孙发财就是其中一位。“我是2012年搬来斗门的,十年来西堤路变化太大了。”孙发财说。

林秀媚是斗门区园林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养护西堤路的绿植,对这条路了如指掌。“以前这里杂草丛生,没人愿意来这里玩。”林秀媚介绍,现在整条路段绿化很好,晚上有路灯、全程都有监控,很有安全感。

宽敞的路面,沿途绿树、草地、时花、公园随处可见,以及旁边的黄杨河……让西堤路成为闻名遐迩的斗门“情侣路”。

这条“情侣路”来之不易。

2012年,斗门区“一河两岸”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运作,启动黄杨河“一河两岸”综合提升项目。该项目涉及东西两侧岸线总长约22.5千米。经过高标准的规划建设,西堤路日渐精美,东堤路也在积极推进,将在明年实现全线贯通。届时,黄杨河“一河两岸”城市景观,将具备“十里滨水长廊”名副其实的内涵。

十年来,黄杨河“一河两岸”项目不断彰显生态之美,是斗门区厚植城乡生态底色,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屏障的接续实践。

十年来,在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基础上,斗门人更为欣喜地见证着生态环境之变,也深刻感受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还将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年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样是斗门区获得的宝贵经验之一:经济社会要好,绿色不能少!

在斗门区主城区,大力推进“三城”即绿城、花城、公园之城工作,在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基础上,打造四季常绿的绿城、四季花开的花城和公园之城,取得明显成效。

在101个行政村,斗门区开展农村环境人居整治、农村厕所改造、消除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开展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涌、美丽庭院、美丽村道创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

202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力优化生态环境,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坚持生态优先,严守发展生态底线,构建绿色生态休闲体系,进一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持续推进全域绿化,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工程,推进一批公园新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社区公园。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重要生态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能源保障,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

从特色村到幸福村居到乡村振兴样板

在9月23日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中,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现场有2分钟的发言。董明珠说,在当下这个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农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农村将和城市一样美丽。未来,她希望能来斗门当农民。

正如董明珠所言,斗门是一处好地方!

在大江大河、大堤大桥、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之外,历届党委政府通过多种举措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村民收入。2012年斗门区提出,落实斗门区作为全市名镇名村建设主战场的部署要求,打造一批旅游文化名镇、特色名村。2013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创建幸福村居。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101个行政村(全市122个行政村)的斗门区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斗门镇上洲村党群服务中心。

深化改革、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村庄风貌提升、补基础设施短板、富民强村、基层治理、文明乡风等工程项目成效显著,累计投入45亿元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有一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2019年3月29日-30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正是在这样一次省级大平台上,斗门区莲江村和南门村脱颖而出,双双成为省级试点样板。至此,从区级、市级样板,再升级到省级样板,斗门区乡村振兴完成了3.0版本。

不停步才会更进步。从名镇名村建设主战场,到创建幸福村居,再到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斗门区在乡村建设之路上不断探索,并对标对表、自我加压,出台《斗门区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方案》,举全区之力创建具有斗门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从1.0版本到3.0版本,再到瞄准4.0版本目标,芝麻开花节节高。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将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加快两大示范带建设(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奋力在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中率先突破。

预制菜产业

从养鲈鱼到建设省级预制菜产业园

10月时节,黄杨河畔黄杨山下,斗门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发展的热潮。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场大考,那么“白蕉海鲈”一条鱼经济,就是这场大考中的斗门卷。

斗门养殖海鲈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捕捞野生鱼苗进行人工繁殖;1996年开始,斗门引进七星鲈鱼进行养殖。

经过多年发展,斗门区形成“白蕉海鲈”三大养殖片区,即白蕉镇灯笼片区、桅夹片区、新环片区。目前,“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达3.9万亩,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六成,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靓丽的“菜篮子”名片。

祺海水产预制菜生产车间。

一条鱼成了大气候,赢得了多项“国字号”荣誉。2009年“白蕉海鲈”商标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凭借“白蕉海鲈”的知名度,斗门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8年之后,助力珠海市荣膺“中国海鲈之都”。

“白蕉海鲈”的图腾,得益于无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更得益于斗门区委区政府的长远谋划和接续推进。

在2012年,斗门区提出:实施“白蕉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名特优农业品牌。翌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推进海鲈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十年来,做大做强“白蕉海鲈”产业都被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力推这条鱼“游出”斗门、珠海,“游进”粤港澳大湾区,“游进”千家万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条鱼。

把“白蕉海鲈”这条鱼养好,把这条鱼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产业,需要构建苗种、饲料、渔药、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等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而眼下,斗门区正在这条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中,借助农民丰收节掀起的“白蕉海鲈”热潮,全力构建以“白蕉海鲈”为主打的预制菜产业园。

今年6月2日,《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正式公布,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成功获批。按照《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千米为发展腹地,总投资近百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250亩,分三期建设。

就在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放开手脚大干之际,更有一波利好消息和举措接踵而至。

9月14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珠海将规划建设以斗门区为重点的预制菜特色园,力争在3年内全市新增建设5.0预制菜产业新空间用地4000亩,并给予入驻5.0产业新空间的预制菜企业租金优惠,推动珠海市形成质量安全、绿色健康、优势明显的预制菜特色产业高地。

9月21日,由珠海农商银行牵头6家珠海本土法人金融机构,成立珠海预制菜产业金融服务联盟,为珠海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近日,董明珠在珠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格力电器支持打造“白蕉海鲈”等重点产业特色预制菜设备,与斗门区标准化厂房形成配套模式发展,将斗门预制菜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预制菜装备示范园区。

政策利好、金融助力、企业加持、规划落地……以“白蕉海鲈”为主打的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将让这条鱼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鱼”、乡村振兴的“希望鱼”。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非凡十年 珠海答卷|斗门区:春风化雨起宏图 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2-10-13 10:59

从2012年的190亿元,到2021年的468亿元,这是斗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

从2012年的565亿元,到2021年的847亿元,这是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数据最直观,展示着十年不断丰厚的内涵。

201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加快构建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202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从富裕安康美丽到富裕美丽幸福,从新斗门到大斗门,这十年,斗门区以高站位、宽视野、大力度进行谋划和推进,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集聚发展,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美丽斗门展现新貌,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主法治日趋完善,党的建设扎实推进。

发展最直观,展示着十年更加丰厚的获得。

十年只争朝夕,再踏新征程。接下来,斗门区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进行谋划和推进,坚持“产业第一”、践行“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预制菜产业园等,以建设“大斗门”的扎实举措,奋力打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持续推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斗门改革发展新局面。

斗门区加快构建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创新引领发展

从产业升级到四大园区到“产业第一”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珠海冠宇的锂电池产品无论是性能还是质量,都不次于日韩企业同类产品,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更加领先。”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下称“冠宇电池”)徐延铭说,在聚合物软包电池消费类领域,冠宇电池已经连续三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

冠宇电池位于斗门新青科技工业园,入选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去年10月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珠海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培育库”首家出库企业。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冠宇电池共有科研人员约1700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0%左右。截至今年6月,冠宇电池获得境内外授权专利907项。凭借出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冠宇电池先后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像冠宇电池的发展历程一样,十年来,斗门区众多企业通过创新引领,实现了从低端学徒到高端赶超,得到了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94家。这个数据勾勒出一幅斗门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动群像。

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工业立区的重要抓手,正是斗门区十年来形成的弥足珍贵经验之一。

201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干事热情和创业激情加快构建富裕安康美丽新斗门;202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的“大斗门”。从富裕安康美丽,到富裕美丽幸福,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强力支撑作用。斗门区通过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斗门生态农业园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12年,斗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90亿元,2021年增至468亿元;2012年,斗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65亿元,2021年增至847亿元;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4亿元,2021年增至358.6亿元。

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将“产业第一”作为工作总抓手之一。作为珠海的重要一极,斗门区在落实“产业第一”中,将牢牢把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系,为“产业第一”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磅礴动能,加快构建“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发展格局,打造富裕美丽幸福“大斗门”。

优化生态环境

从“一河两岸”到厚植城乡生态底色

秋高气爽,在西堤路散步或锻炼的男女老少越来越多,42岁的孙发财就是其中一位。“我是2012年搬来斗门的,十年来西堤路变化太大了。”孙发财说。

林秀媚是斗门区园林所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养护西堤路的绿植,对这条路了如指掌。“以前这里杂草丛生,没人愿意来这里玩。”林秀媚介绍,现在整条路段绿化很好,晚上有路灯、全程都有监控,很有安全感。

宽敞的路面,沿途绿树、草地、时花、公园随处可见,以及旁边的黄杨河……让西堤路成为闻名遐迩的斗门“情侣路”。

这条“情侣路”来之不易。

2012年,斗门区“一河两岸”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立运作,启动黄杨河“一河两岸”综合提升项目。该项目涉及东西两侧岸线总长约22.5千米。经过高标准的规划建设,西堤路日渐精美,东堤路也在积极推进,将在明年实现全线贯通。届时,黄杨河“一河两岸”城市景观,将具备“十里滨水长廊”名副其实的内涵。

十年来,黄杨河“一河两岸”项目不断彰显生态之美,是斗门区厚植城乡生态底色,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保护屏障的接续实践。

十年来,在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基础上,斗门人更为欣喜地见证着生态环境之变,也深刻感受到,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还将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年来,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样是斗门区获得的宝贵经验之一:经济社会要好,绿色不能少!

在斗门区主城区,大力推进“三城”即绿城、花城、公园之城工作,在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基础上,打造四季常绿的绿城、四季花开的花城和公园之城,取得明显成效。

在101个行政村,斗门区开展农村环境人居整治、农村厕所改造、消除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开展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河涌、美丽庭院、美丽村道创建活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

2022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全力优化生态环境,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体系。主要措施包括:

坚持生态优先,严守发展生态底线,构建绿色生态休闲体系,进一步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持续推进全域绿化,建设一批公共绿地工程,推进一批公园新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社区公园。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严格落实水资源“三条红线”,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重要生态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能源保障,落实能耗“双控”目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清洁生产和能源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

从特色村到幸福村居到乡村振兴样板

在9月23日广东省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中,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现场有2分钟的发言。董明珠说,在当下这个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农民、农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农村将和城市一样美丽。未来,她希望能来斗门当农民。

正如董明珠所言,斗门是一处好地方!

在大江大河、大堤大桥、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之外,历届党委政府通过多种举措大力发展农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村民收入。2012年斗门区提出,落实斗门区作为全市名镇名村建设主战场的部署要求,打造一批旅游文化名镇、特色名村。2013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创建幸福村居。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着101个行政村(全市122个行政村)的斗门区成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斗门镇上洲村党群服务中心。

深化改革、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村庄风貌提升、补基础设施短板、富民强村、基层治理、文明乡风等工程项目成效显著,累计投入45亿元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有一个时间节点值得关注。2019年3月29日-30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正是在这样一次省级大平台上,斗门区莲江村和南门村脱颖而出,双双成为省级试点样板。至此,从区级、市级样板,再升级到省级样板,斗门区乡村振兴完成了3.0版本。

不停步才会更进步。从名镇名村建设主战场,到创建幸福村居,再到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斗门区在乡村建设之路上不断探索,并对标对表、自我加压,出台《斗门区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方案》,举全区之力创建具有斗门特色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从1.0版本到3.0版本,再到瞄准4.0版本目标,芝麻开花节节高。按照规划部署,斗门区将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加快两大示范带建设(斗门镇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莲洲镇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深化农村改革,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业越来越强、农村越来越美、农民越来越富,奋力在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中率先突破。

预制菜产业

从养鲈鱼到建设省级预制菜产业园

10月时节,黄杨河畔黄杨山下,斗门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发展的热潮。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的一场大考,那么“白蕉海鲈”一条鱼经济,就是这场大考中的斗门卷。

斗门养殖海鲈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捕捞野生鱼苗进行人工繁殖;1996年开始,斗门引进七星鲈鱼进行养殖。

经过多年发展,斗门区形成“白蕉海鲈”三大养殖片区,即白蕉镇灯笼片区、桅夹片区、新环片区。目前,“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达3.9万亩,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六成,成为珠海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靓丽的“菜篮子”名片。

祺海水产预制菜生产车间。

一条鱼成了大气候,赢得了多项“国字号”荣誉。2009年“白蕉海鲈”商标成为珠海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1年,凭借“白蕉海鲈”的知名度,斗门获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8年之后,助力珠海市荣膺“中国海鲈之都”。

“白蕉海鲈”的图腾,得益于无可复制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更得益于斗门区委区政府的长远谋划和接续推进。

在2012年,斗门区提出:实施“白蕉海鲈”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大做强名特优农业品牌。翌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推进海鲈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说,十年来,做大做强“白蕉海鲈”产业都被写进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力推这条鱼“游出”斗门、珠海,“游进”粤港澳大湾区,“游进”千家万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条鱼。

把“白蕉海鲈”这条鱼养好,把这条鱼打造成“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产业,需要构建苗种、饲料、渔药、生产、加工、流通、技术服务等产前、产中、产后等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而眼下,斗门区正在这条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中,借助农民丰收节掀起的“白蕉海鲈”热潮,全力构建以“白蕉海鲈”为主打的预制菜产业园。

今年6月2日,《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正式公布,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等11个产业园成功获批。按照《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概念规划》,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以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20.9平方千米为发展腹地,总投资近百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250亩,分三期建设。

就在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放开手脚大干之际,更有一波利好消息和举措接踵而至。

9月14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珠海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珠海将规划建设以斗门区为重点的预制菜特色园,力争在3年内全市新增建设5.0预制菜产业新空间用地4000亩,并给予入驻5.0产业新空间的预制菜企业租金优惠,推动珠海市形成质量安全、绿色健康、优势明显的预制菜特色产业高地。

9月21日,由珠海农商银行牵头6家珠海本土法人金融机构,成立珠海预制菜产业金融服务联盟,为珠海预制菜产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近日,董明珠在珠海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表示,格力电器支持打造“白蕉海鲈”等重点产业特色预制菜设备,与斗门区标准化厂房形成配套模式发展,将斗门预制菜产业园打造成为全国预制菜装备示范园区。

政策利好、金融助力、企业加持、规划落地……以“白蕉海鲈”为主打的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将让这条鱼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鱼”、乡村振兴的“希望鱼”。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