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石化及新材料产业点燃“新引擎”

己内酰胺搬迁项目12月底全面中交


进入完工倒计时的项目建设现场。周 立 摄

本报讯(记者 张小弓 通讯员 徐亮亮 夏 琴)盛夏伴随着6月而来。29日,在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工地上,距离项目建设完工还有183天的倒计时牌,清晰地传递出这个关乎岳阳千亿石油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转型升级的省级重点项目,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5月份管道预制全面铺开,设备到货迎来高峰。6月份将实现管道预制安装60%,设备到货安装80%,钢结构预制安装90%。”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项目负责人张晖告诉记者,按照建设节点,动力站第一台锅炉将在9月30日点火,10月中旬开始提供合格蒸汽,汽轮机开始单试。各工艺装置从11月份开始陆续中间交接,12月底实现全面中交。

“可以说,随着安装作业高峰的到来,项目建设已到了最为艰难、最具挑战、最为关键的时刻。”

抢抓施工进度,原材料供应是关键。“能够参与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基地的建设,我们既感荣幸,又重任在肩。”项目部采购部经理颜煜介绍道,为将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项目部按照施工节点,及时调整供应商生产发货顺序,制定15天的到货滚动计划,对保供不力的供应商采取约谈、调整供应份额等多种措施,实现了供应商“能发尽发”,项目部各分部做到“应收尽收”,确保通用材料的及时保供。为了应对物资到货高峰期,成立了“接、保、检”工作专班,着力化解项目建设进度需求与材料到货匹配矛盾。截至6月下旬,项目已完成采购金额逾62亿元,一次招标成功率80%,4843台(套)工艺设备已全部完成采购,工艺设备及电气、仪表、通用材料等物资陆续到货。

经过20多年持续技术攻关,巴陵石化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于2020年获评中国工业大奖,不仅一举打破了70年来国外对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垄断,还将国内己内酰胺产能由本世纪初的10万吨/年提高到目前的400万吨/年,引导了国内整个己内酰胺行业的发展,树立起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品牌形象。

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位于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占地2650亩,总投资139.5亿元。主要产品己内酰胺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搬迁后产能将由原来的30万吨提升到60万吨,为巴陵石化公司建设世界领先化工材料企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岳阳石化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打造岳阳千亿石油化工及新材料产业链“升级版”。同时,作为工信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点示范项目、国家长江办长江经济带搬迁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后在产能实现翻番的同时,用地面积和污染物排放均减少一半,对岳阳进一步解决“化工围江”问题和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污染防治都具有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