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重组要素聚动能重塑优势谋跨越

莱芜高新区:改革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1-12-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朱从军 郭颜 苑国威
  
  在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工业强市和实施“东强”战略中,莱芜肩负重要使命。
  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国家级高新区——济南市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莱芜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面对新时代建设成为省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要求,努力谱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篇章。
  2020年,一项在全省首开先河的大举措引人注目——莱芜高新区大刀阔斧实施整合重组,把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整合重组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莱芜高新区,整合济南莱芜经济开发区、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两个省级开发区,组建了新的莱芜高新区。
  整合重组后的高新区,以更高站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更大力度落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以更新理念推进高新区改革创新,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诺言。
  “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以新的发展架构,新的产业体系,新的营商环境来支撑,这些,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来实现,必须敢于探索,实干快干。”莱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喜东说。作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莱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于是,在莱芜,一幅重组要素聚动能、重塑优势谋跨越的“高新画卷”尽情铺展——
聚焦提质增效: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搭建高质量发展新架构

  谁都不喜欢一潭死水,活泉,才更有生命力。
  如今,整合重组后的莱芜高新区,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其中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用地是原莱芜高新区的5倍,既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又拓展了高新区发展空间。今日的莱芜高新区,新的发展空间,就是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支撑。
  思想观念的解放、管理模式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变革……这是一道摆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的考题,紧迫而又蕴含机遇。
  新时代的高新区,要实现由经济社会“管理型”园区向经济“服务型”园区的华丽转身,不仅仅是业务转型,更需要一次从思想到体制机制的“动能转换”。
  幸运的是,莱芜高新区抓住了重组要素聚动能这一发展关键,从顶层设计入手,聚焦提质增效,高点站位、干在实处。
  看,这是转变角色,实现“瘦身强体”的“莱芜高新力度”——
  坚持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将原莱芜高新区承担的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118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全部剥离给行政区,彻底“减负减压”。同时,明确了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研究拟订区级总体规划、开展双招双引、抓好项目审批建设、参与统筹“一区多园”等10项经济管理职责权限,主动承接省、市、区三级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共计265项。
  为减员增效,整合原3个开发区管委会21个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综合设置了综合管理部、经济发展部、投资促进部、科技创新部等11个工作机构,分流安置270人。机构压减率达47.6%。
  “人员砍掉了2/3,力度很大,7个领导分部门、分科室走访分流人员,力求改革措施到位,真正实现减员增效。”莱芜高新区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再看,这是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莱芜高新特色”——
  市场运作,提升园区实力。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以莱芜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平台,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园区开发运营和产业投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盘古电商产业园、中关村科技谷创新示范基地、创微医疗科技产业园等14个园区,公司总资产73亿元,并于11月30日成功发行海外债,提高了对外融资能力。
  同时,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跃然眼前——整合重组后的莱芜高新区,构筑起以科技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医药化工、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为支柱的“1+3”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成为莱芜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双招双引的主平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活力,就是发展力。莱芜高新区以深化改革的大力度与独具特色,正在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聚焦主责主业:
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1+3”产业体系汇聚发展动力

  “瘦身强体”后的莱芜高新区更加聚焦主责主业,由原来注重膨胀经济总量、提高在全市经济总量占比,转化到更加注重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多家企业被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改革带来的红利远不止这些,更带来了科技资源的聚集——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纳入莱芜高新区服务范围,让莱芜高新区实现了国家级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济南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芜医药产业园也被纳入莱芜高新区服务范围。下一步,莱芜高新区将全力以赴将这一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体制机制改革力促科技资源向莱芜高新区集聚,为莱芜高新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更高平台,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莱芜高新区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全区初步形成了“1+3”的主导产业,即坚持科技引领,重点发展以山东重工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以莱芜医药产业园和口镇化工助剂产业园为载体的医药化工产业和以山东泰山钢铁集团为龙头的先进材料等三大产业,着力打造“1+3”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立足莱芜产业实际,我们构建了自己的产业体系。”莱芜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区紧扣产业链招商,把500强企业招进来,把有特点的企业招进来,把龙头企业招进来,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疫情当前,面对增加的影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莱芜高新区紧扣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一大批有特色的大企业、名企业——
  围绕重工项目,引进凯傲叉车等各类配套企业近30家,其中凯傲叉车项目是去年济南市引进的最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去年8月17日开工,当年到位外资3562.8万美元;今年以来累计到位外资1485万美元,该项目于10月份实现了试生产。
  围绕不锈钢上下游产业链和泰钢产品资源优势,全面摸排项目线索,重点推进。7月16日,莱芜高新区管委会与水发华烨不锈钢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引进不锈钢智慧管道等2个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延伸壮大不锈钢产业链。同时,与山东省不锈钢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协会资源,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据统计,不锈钢产业链上半年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28%。
  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97亿元,同比增长27.23%,不锈钢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2.26亿元,核心产品400系不锈钢热轧占全国25%市场份额,不锈钢产业同比增长29.5%。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四上”企业32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
  “十四五”开局之年,莱芜高新区创新驱动持续深入,有力带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让高新区现代化产业集群展现蓬勃活力——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化建设管理运营“区中园”。如依托山东重工集团重点打造绿色智造产业城,总投资1535亿元,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其中智能网联重卡一期项目去年仅用283天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重工速度”,二期项目去年8月17日开工,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卡车1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项目今年6月2日开工。产业城未来将逐步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形成一个年产值3000亿元规模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再如,依托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公司建设运营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3.5亿元,占地466亩,聚焦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围绕集聚创新型企业、汇聚高层次人才、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如今,全区初步形成了山东重工绿色制造产业城、生物医药产业园、泰钢不锈钢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盘古云商双创产业园等6个重点产业园区。今年以来,以高新控股公司为龙头,依托“区中园”,新签约高端矿用设备、阿维菌素片等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60.3亿元,无论项目数量还是质量均大大好于往年同期。
  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坚实步履中,莱芜高新区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创新举措成果显著——
  今年8月,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入选2021年全国4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成为山东省入选的4个产业集群之一。
  全省首个“氢进万家”项目——泰钢集团加氢母站项目顺利投产;作为山东省氢能产业先行先试项目,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特点,为山东省氢能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产业兴,则城市兴。扛起国家级高新区和全省“科学发展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根植于血脉的创新基因,莱芜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1+3”产业体系汇聚并释放出磅礴发展伟力,彰显区域高新特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聚焦营商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一个区域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莱芜高新区人深谙“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道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多亏了莱芜高新区企业服务网格化工作人员,我们用专利权质押,融资9000万元,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说这话的,是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当然,这仅是莱芜高新区以企业服务网格化为总抓手,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莱芜高新区积极构建企业网格化服务体系,组织66名精干力量成立32个小组,下沉到303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
  今年以来,累计报到企业1200余家次,开展银企对接、招工用工、项目申报等活动6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和各类困难350余个。
  为不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莱芜高新区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新政务服务大厅功能设置,依托信息数据资源,聚焦企业开办登记、工程建设、生产要素接入三大板块,配置开通了一窗综合受理系统、商事登记秒批秒办等9个系统,提高“一网通办”“异地通办”服务效率。
  全力推行“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充分用好省级下放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权限,完成了9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保障了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项目的顺利建设。
  同时,《关于促进不锈钢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发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增加企业获得感。围绕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医药化工、先进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原则,创新政策供给体系,用好政策工具箱精准滴灌高成长性企业,积极响应企业需求,为产业集群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策引领助推下,今年以来,威马泵业、九佳紧固件公司入选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零的突破”;力创科技、朗进科技获评省级科技领军企业;鲁能开源电器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威马泵业等13家企业获评2021年度市级瞪羚企业;美貌制药、宏葵股份等8家公司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泰山钢铁新能源产业园”入围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三大产业立稳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围绕拓宽人才引育渠道,莱芜高新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人才引育相关措施,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产业人才培养赋能平台,并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实质引进了加拿大工程院杨军院士。
  今年以来,莱芜高新区引进各类人才1100人,其中硕士以上人才200余人,梅晔生物医药总工程师凌沛学入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组织报送济南市“双创”大赛项目42个,5个项目获奖并进入总决赛,其中国家三类新中兽药“肿节风三清颗粒”的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荣获一等奖。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为企业保驾,为产业护航,为创新除障。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在莱芜大地激荡,国家级高新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释放活力。
  站在历史新起点,围绕“赶上、超越到引领”的总体目标,紧扣“省会副中心”、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南翼”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整体定位,莱芜高新区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主责主业,向着“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奋进。
①山东重工(济南莱芜)智能网联重卡一期 首车下线
②山东黑旋风锯业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 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揭 牌仪式举行
③莱芜高新区召开改革动员会议
④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 优选项目、济南市2020年度重点建设项 目——总投资30亿元的泰嘉不锈钢冷轧 板材深加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⑤山东省内首个加氢母站——泰钢加氢母 站在莱芜高新区建成投产
⑥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⑦维达纸业(山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⑧莱芜国家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
⑨蓬勃发展的莱芜高新区
  □朱从军 郭颜 苑国威
  
  在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工业强市和实施“东强”战略中,莱芜肩负重要使命。
  作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国家级高新区——济南市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简称“莱芜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面对新时代建设成为省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要求,努力谱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篇章。
  2020年,一项在全省首开先河的大举措引人注目——莱芜高新区大刀阔斧实施整合重组,把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整合重组有机结合起来,依托莱芜高新区,整合济南莱芜经济开发区、泰钢不锈钢生态产业园两个省级开发区,组建了新的莱芜高新区。
  整合重组后的高新区,以更高站位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以更大力度落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以更新理念推进高新区改革创新,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诺言。
  “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以新的发展架构,新的产业体系,新的营商环境来支撑,这些,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来实现,必须敢于探索,实干快干。”莱芜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喜东说。作为全省“科学发展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莱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于是,在莱芜,一幅重组要素聚动能、重塑优势谋跨越的“高新画卷”尽情铺展——
聚焦提质增效: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搭建高质量发展新架构

  谁都不喜欢一潭死水,活泉,才更有生命力。
  如今,整合重组后的莱芜高新区,总面积约116平方公里,其中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建设用地是原莱芜高新区的5倍,既实现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又拓展了高新区发展空间。今日的莱芜高新区,新的发展空间,就是新的发展动力,新的发展支撑。
  思想观念的解放、管理模式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变革……这是一道摆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的考题,紧迫而又蕴含机遇。
  新时代的高新区,要实现由经济社会“管理型”园区向经济“服务型”园区的华丽转身,不仅仅是业务转型,更需要一次从思想到体制机制的“动能转换”。
  幸运的是,莱芜高新区抓住了重组要素聚动能这一发展关键,从顶层设计入手,聚焦提质增效,高点站位、干在实处。
  看,这是转变角色,实现“瘦身强体”的“莱芜高新力度”——
  坚持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将原莱芜高新区承担的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118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全部剥离给行政区,彻底“减负减压”。同时,明确了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研究拟订区级总体规划、开展双招双引、抓好项目审批建设、参与统筹“一区多园”等10项经济管理职责权限,主动承接省、市、区三级下放的经济管理权限共计265项。
  为减员增效,整合原3个开发区管委会21个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综合设置了综合管理部、经济发展部、投资促进部、科技创新部等11个工作机构,分流安置270人。机构压减率达47.6%。
  “人员砍掉了2/3,力度很大,7个领导分部门、分科室走访分流人员,力求改革措施到位,真正实现减员增效。”莱芜高新区综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再看,这是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莱芜高新特色”——
  市场运作,提升园区实力。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以莱芜高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平台,积极构建招商引资、园区开发运营和产业投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重点打造盘古电商产业园、中关村科技谷创新示范基地、创微医疗科技产业园等14个园区,公司总资产73亿元,并于11月30日成功发行海外债,提高了对外融资能力。
  同时,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功能定位跃然眼前——整合重组后的莱芜高新区,构筑起以科技创新引领,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医药化工、先进材料三大产业为支柱的“1+3”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成为莱芜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双招双引的主平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
  活力,就是发展力。莱芜高新区以深化改革的大力度与独具特色,正在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聚焦主责主业:
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
“1+3”产业体系汇聚发展动力

  “瘦身强体”后的莱芜高新区更加聚焦主责主业,由原来注重膨胀经济总量、提高在全市经济总量占比,转化到更加注重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在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多家企业被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改革带来的红利远不止这些,更带来了科技资源的聚集——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纳入莱芜高新区服务范围,让莱芜高新区实现了国家级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济南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芜医药产业园也被纳入莱芜高新区服务范围。下一步,莱芜高新区将全力以赴将这一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打造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体制机制改革力促科技资源向莱芜高新区集聚,为莱芜高新区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搭建了更高平台,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莱芜高新区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全区初步形成了“1+3”的主导产业,即坚持科技引领,重点发展以山东重工为龙头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以莱芜医药产业园和口镇化工助剂产业园为载体的医药化工产业和以山东泰山钢铁集团为龙头的先进材料等三大产业,着力打造“1+3”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立足莱芜产业实际,我们构建了自己的产业体系。”莱芜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全区紧扣产业链招商,把500强企业招进来,把有特点的企业招进来,把龙头企业招进来,不断提升产业能级。
  疫情当前,面对增加的影响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莱芜高新区紧扣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一大批有特色的大企业、名企业——
  围绕重工项目,引进凯傲叉车等各类配套企业近30家,其中凯傲叉车项目是去年济南市引进的最大制造业外资项目,去年8月17日开工,当年到位外资3562.8万美元;今年以来累计到位外资1485万美元,该项目于10月份实现了试生产。
  围绕不锈钢上下游产业链和泰钢产品资源优势,全面摸排项目线索,重点推进。7月16日,莱芜高新区管委会与水发华烨不锈钢制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引进不锈钢智慧管道等2个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延伸壮大不锈钢产业链。同时,与山东省不锈钢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协会资源,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据统计,不锈钢产业链上半年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28%。
  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7.97亿元,同比增长27.23%,不锈钢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2.26亿元,核心产品400系不锈钢热轧占全国25%市场份额,不锈钢产业同比增长29.5%。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四上”企业32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
  “十四五”开局之年,莱芜高新区创新驱动持续深入,有力带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让高新区现代化产业集群展现蓬勃活力——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整体化建设管理运营“区中园”。如依托山东重工集团重点打造绿色智造产业城,总投资1535亿元,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其中智能网联重卡一期项目去年仅用283天投产,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的“重工速度”,二期项目去年8月17日开工,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卡车1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70亿元;工程机械制造基地项目今年6月2日开工。产业城未来将逐步构建“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形成一个年产值3000亿元规模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再如,依托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公司建设运营智能制造产业园,总投资13.5亿元,占地466亩,聚焦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围绕集聚创新型企业、汇聚高层次人才、打造创新产业集群。
  如今,全区初步形成了山东重工绿色制造产业城、生物医药产业园、泰钢不锈钢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盘古云商双创产业园等6个重点产业园区。今年以来,以高新控股公司为龙头,依托“区中园”,新签约高端矿用设备、阿维菌素片等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60.3亿元,无论项目数量还是质量均大大好于往年同期。
  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坚实步履中,莱芜高新区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创新举措成果显著——
  今年8月,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入选2021年全国43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成为山东省入选的4个产业集群之一。
  全省首个“氢进万家”项目——泰钢集团加氢母站项目顺利投产;作为山东省氢能产业先行先试项目,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零碳”特点,为山东省氢能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产业兴,则城市兴。扛起国家级高新区和全省“科学发展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使命担当,激荡起根植于血脉的创新基因,莱芜高新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1+3”产业体系汇聚并释放出磅礴发展伟力,彰显区域高新特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聚焦营商服务:
强化要素保障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发展环境是一个区域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
  莱芜高新区人深谙“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道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干事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多亏了莱芜高新区企业服务网格化工作人员,我们用专利权质押,融资9000万元,解决了公司的燃眉之急。”说这话的,是山东阿尔普尔节能装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当然,这仅是莱芜高新区以企业服务网格化为总抓手,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一个缩影。今年,莱芜高新区积极构建企业网格化服务体系,组织66名精干力量成立32个小组,下沉到303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
  今年以来,累计报到企业1200余家次,开展银企对接、招工用工、项目申报等活动60余次,解决企业诉求和各类困难350余个。
  为不断擦亮营商环境“金招牌”,莱芜高新区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新政务服务大厅功能设置,依托信息数据资源,聚焦企业开办登记、工程建设、生产要素接入三大板块,配置开通了一窗综合受理系统、商事登记秒批秒办等9个系统,提高“一网通办”“异地通办”服务效率。
  全力推行“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充分用好省级下放的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权限,完成了9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批,保障了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项目的顺利建设。
  同时,《关于促进不锈钢先进材料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政策发力,厚植发展新优势,增加企业获得感。围绕做大做强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医药化工、先进材料三大支柱产业,按照“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原则,创新政策供给体系,用好政策工具箱精准滴灌高成长性企业,积极响应企业需求,为产业集群发展保驾护航。
  在政策引领助推下,今年以来,威马泵业、九佳紧固件公司入选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零的突破”;力创科技、朗进科技获评省级科技领军企业;鲁能开源电器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瞪羚企业;威马泵业等13家企业获评2021年度市级瞪羚企业;美貌制药、宏葵股份等8家公司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泰山钢铁新能源产业园”入围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三大产业立稳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围绕拓宽人才引育渠道,莱芜高新区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人才引育相关措施,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产业人才培养赋能平台,并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实质引进了加拿大工程院杨军院士。
  今年以来,莱芜高新区引进各类人才1100人,其中硕士以上人才200余人,梅晔生物医药总工程师凌沛学入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组织报送济南市“双创”大赛项目42个,5个项目获奖并进入总决赛,其中国家三类新中兽药“肿节风三清颗粒”的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荣获一等奖。高新区被认定为省级专家服务基地。
  为企业保驾,为产业护航,为创新除障。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在莱芜大地激荡,国家级高新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释放活力。
  站在历史新起点,围绕“赶上、超越到引领”的总体目标,紧扣“省会副中心”、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南翼”和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整体定位,莱芜高新区聚焦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双招双引等主责主业,向着“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奋进。
①山东重工(济南莱芜)智能网联重卡一期 首车下线
②山东黑旋风锯业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 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揭 牌仪式举行
③莱芜高新区召开改革动员会议
④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 优选项目、济南市2020年度重点建设项 目——总投资30亿元的泰嘉不锈钢冷轧 板材深加工项目正式竣工投产
⑤山东省内首个加氢母站——泰钢加氢母 站在莱芜高新区建成投产
⑥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⑦维达纸业(山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⑧莱芜国家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
⑨蓬勃发展的莱芜高新区

本文相关新闻

  • 莱芜高新区:改革创新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PHP网站源码新乡企业网站制作推荐临汾企业网站设计价格定西网站优化软件推荐大丰百度网站优化多少钱莆田SEO按天计费多少钱阜新阿里店铺运营武汉企业网站设计价格龙岩SEO按天扣费多少钱盘锦seo哪家好玉林模板制作吉祥建设网站推荐黄石百姓网标王来宾网站推广工具推荐汕头网站优化多少钱临猗优秀网站设计公司永新企业网站改版报价文山网站优化按天扣费推荐阜阳模板制作多少钱扬州seo网站推广哪家好上饶网站推广哪家好厦门企业网站制作衢州网站推广工具哪家好伊犁百姓网标王哪家好昭通百度seo推荐济南至尊标王保山模板网站建设报价南宁网络营销报价丹竹头网站优化按天计费公司张掖优秀网站设计多少钱衡阳企业网站改版推荐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