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山舰是如何打捞出来的?这些珍贵镜头揭秘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9-10-28 22:14:12
分享到:

1938年秋,中山舰在长江武汉金口段沉没。在这以后半个多世纪里,它一直静静的沉睡在江底的泥沙之中。可人们不曾忘记这艘赫赫有名的战舰,59年后的1997年1月28日,中山舰被成功打捞出水,重见天日。

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份1988年的湖北政协提案。这背后有怎样曲折的故事呢?

为了了解提案背后的故事,我们找到了原湖北省政协提案办工作人员,杜丹娅。

杜丹娅:我管过省政协档案,在清理档案的过程中,我就发现了,历届政协委员多次地多份的提案。

她告诉我们,中山舰重见天日之前,每年都有关于打捞中山舰的政协提案。而第一份提案,就是那份1988年5月3日的《关于打捞中山舰》。

这是一份联名提案,参与提案的有好几位委员。几经周折,我们找到了当年的提案人之一,原湖北省话剧院一级演员肖惠芳,说起中山舰,已经85岁的老人异常激动。

肖惠芳曾在1978年话剧《大江东去》中,首次扮演过宋庆龄。并因此受到了宋庆龄的亲切接见。那一瞬间,让她终身难忘。

在那以后,肖惠芳在影视作品中,先后5次塑造了宋庆龄这一角色。也正是这样的缘分,让她对中山舰有了别样的感情。

同样对中山舰有着特殊感情的还有提案人熊辉。

他的父亲熊秉坤与孙中山先生一起,打响了武昌首义的第一枪。如今,熊辉老人已经去世,我们辗转找到了他的儿子熊永铸。

熊永铸介绍,父亲从1982年做政协委员的时候,就开始有这个心愿。炮轰元帅府的时候,是他的祖父熊炳坤保护孙中山先生上了永丰舰。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5到1916年,“永丰舰”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参加了护国讨袁运动,随后它又经历过“护法运动”、“东征平叛”、“孙中山蒙难”、“中山舰事件”等重大历史事件。

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不幸被日军击沉于今天的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水域。

1938年10月24日这天清晨,舰长萨师俊在细雨中,随着中山舰在长江上航行。十一点刚过,凄厉的航空警报突然响起。萨师俊立即下令,舰上仅余的五门火炮,全部实施对空射击。紧接着,日机对中山舰进行了三次轮番空袭,可是五个多小时的顽强抵抗之后,舰身渐渐失去平衡。下午4点30分,中山舰沉没于滚滚长江之中,伴随它的还包括萨师俊在内的25名官兵。

1988年5月的这份关于打捞中山舰建议的提案,被送到了省政协的提案办公室之后,湖北省文化厅很快给出了答复。

答复中指出:关于“中山舰”探摸和打捞的经费,初步预算需178万元,已向省政府报告申请此项专款,而关于成立打捞“中山舰”领导小组问题,也将报请省领导决定。而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资金无法筹集,打捞工作陷于了半停滞状态。心急如焚的政协委员们,先后提请了十几份有关打捞中山舰的提案。

委员们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关注,最终促成了这个重大事件的落实!

1995,湖北省成立了打捞工作领导小组。打捞工作也正式展开,然而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是整体打捞?还是运用分段切割法进行打捞?如果分段切割势必对舰身造成破坏,而整体打捞,难度又相当之大。

经过多番讨论研究,最终长航集团的下属单位——重庆打捞队,以他们独特的双驳抬撬法,整体打捞的方案,取得了打捞资格。也因此才得以保留下来舰中六千件珍贵的文物。而事实上,在打捞前期,潜水员们的摸排工作早已展开。

卢光明,是当时陪伴着打捞队员们度过了100多个日夜的摄影记者。 

他见证了打捞的全过程,用镜头纪录下许多珍贵的瞬间。他说,当时的打捞任务异乎寻常地艰巨。由于长江金口段水流湍急,江水浑浊,所以很难精确的判断出中山舰的准确位置。河床下,如何在众多的沉船中找到中山舰呢?这给打捞工作组出了个大大的难题。

几位潜水员轮番潜入水底进行摸排,直到1996年12月24日下午4点,由潜水队长陈方勇在中山舰尾内摸到了“中山”的字样。

这一天,让所有的人都为之振奋。可是接下来的整体打捞工作更加困难。打捞过程中涌现出六勇士。

其实,勇士们岂止六位,一百多位工作人员,日夜兼程和时间赛跑。1997年1月28日上午10时23分,伴随六颗红色信号弹升空,在两艘驳船上,40台卷扬机的轰鸣声中,沉睡江底59年的中山舰终于浮出了水面。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欢呼鼓舞。

同年3月,中山舰进入湖北船厂开始修复, 2001年9月,中山舰修复完工,2011年9月26日,中山舰旅游区正式对外开放。

中山舰浮出水面,也将这样一段历史浮出了水面,昔日的弹洞清晰可见,那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也仿佛就在眼前,舰长萨师俊指挥战士们英勇抗日,最后壮烈牺牲的这段悲壮的往事,历历在目。船体上现在保留了两处当初战时被日军袭击的破损,其中一处就是当时投在指挥室旁。

当时萨师俊双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瞬间血肉模糊,英勇的萨师俊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忍着剧痛,坚持指挥作战。然而日军投下的另一枚炸弹,直接给了伤痕累累的中山舰致命的一击。

每天早上九点,32岁的谢蓓就要开始工作了。她是中山舰博物馆一名讲解员。十年时间里,她陪伴着静静屹立在这里的中山舰,迎来了近500万海内外的观众。

她想把中山舰百年的历史一遍一遍的讲给大家听,因为中山舰承载了太多太多,有二十五名将士的英灵,有提案工作者的四处奔走,有省委省政府的深深关切,有工作队不舍昼夜的辛苦打捞,有船厂工人的精心修复。太多的人为之付出,才有了中山舰今天的模样。

现在的中山舰已然成为了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回忆着当年的那一份份提案,肖惠芳觉得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肖惠芳

感谢党和政府,作出英明的决定,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决定打捞。

中山舰的重见天日,离不开一代代政协人的不懈努力,在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下,如今的中山舰博物馆景区,已经成为了生态旅游圈。

中山舰博物馆正以一艘永不沉没的舰艇的造型,迎接着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而新时代下的湖北省政协,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也正如这艘舰艇一样,凝聚共识,砥砺前行。

完整视频↓

来源: 湖北经视《提案追踪》 编辑:赵瑾 | 主编:天然

责任编辑 湖北经视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