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壮族历史文化展”

2018年9月29日

对外开放

展览通过“壮族历史”“壮族文化”“壮乡新貌”三个篇章展现了壮族开放、包容、多元的民俗性格,与周边民族、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伴生融通关系。通过多媒体、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手段,多维度地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壮族历史文化文物和展品,打造在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的壮族特色专题展览。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本期我们通过展览核心篇章“壮族文化”的设计元素和多媒体互动展项的部分内容,为你呈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展馆大堂浮雕

《人杰地灵》

展陈设计:浮雕《人杰地灵》采用装饰雕塑的手法,细致刻画了壮族的历史、文化、人文、音乐、民俗、自然风光等民族文化元素特征,体现了壮族这个中国第二大民族的古老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老的岩画,秀丽的山川,独特的建筑,悠扬的音乐,精美的铜鼓,绚丽的木棉都反映出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及行走过的历史族源印记。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以“那”为本

“稻田”在壮语中称为“那”,壮族文化以稻作为基础,形成了以“那”为本的生产生活模式。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据“那”而作

稻作农业是壮族的主要生计方式,壮族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壮族传统农谚

“小暑不插秧,大暑不种豆”

“立冬之后虫入眠,大雪之前翻冬田”

“迟插禾无谷,迟养鸭无肉”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稻作生产场景复原

展陈设计:在壮族稻作文化场景中,在墙面创作画上,通过工程投影机投射根据选种育种、育秧、栽秧、田间管理、收获、储藏等的视频或照片资料,制作的关于壮族水稻种植各环节的知识介绍影片,配合场景向观众介绍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壮族。

依“那”而居

先民在树杈上使用树枝构筑窝棚,称为“巢居”,是早期“干栏”的雏形,标志着人工营造离地而居的住屋的萌芽。壮族地区多山,平原小而少,住宅以干栏式建筑为主。壮族干栏住宅,通风凉爽,防守防潮,深受壮家人喜欢。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壮族民居生活场景复原

干栏建筑的建造

一座干栏的营造,需经过选定基址、备料、破土动工、砍伐主柱、加工木料及构件、卯合构件、立架安梁、架桁铺桷盖瓦,铺板为楼,合板为墙,新居落成等多道工序,并形成了相应的习俗礼仪。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搭建干栏建筑模型互动展项

展陈设计:为了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干栏建筑的特点和结构,并增强项目的互动性,通过电脑三维建模,创建干栏建筑模型,并将建筑模型进行拆分,通过互动程序,让观众像搭积木一样,在触摸屏上通过拖拉,将拆分的三维模型按照准确的位置进行搭建,搭建完成后,屏幕上将播放一段干栏建筑的三维全景动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靠“那”而食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壮族美食互动

展陈设计:通过一套壮族美食互动程序,分类介绍各种壮地美食,可点击查看详细图文介绍。如五色饭、驼背粽、糍粑、白斩鸡、鱼生、烤整猪、酸肉、酸笋蒸烤鱼、芋头扣肉、米酒等。并在程序中加入《敬酒歌》、《敬菜歌》作为程序的背景音乐。观众通过触摸投影在桌面上不同的美食按钮,查看相应美食的精美图片、视频及文字介绍。

五色糯米饭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壮族五色糯米饭作为日常食用、祭仪供品、节庆社交礼品,延传至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2010年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那”而节

壮族地区形成了与稻作文化息息相关的风俗节庆,稻作农事活动张弛有节的应时发生,从开耕,育秧,祈雨,收获,归仓,都有相应的祈求或祝愿仪式和节庆,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四季皆聚庆,无月不过节”。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正月初八至十四 侬峒节

“侬峒”是指春季人民走出山洞,到山脚下开阔的地方开展祭祀。侬峒节的核心是“求务”,“务”指漂浮在天地之间的神。法事操持者“布祥”怀抱天琴,脚摇铜铃,弹唱经书,场面盛大。侬峒节在崇左市流行于龙州、大新和天等一带,一般在正月举行。节日当天,有舞狮、舞龙、对山歌、抛绣球、宴请亲朋好友等活动。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花炮节

壮家人衣饰以蓝黑为主调,款式相近,表现出稻作文化的底蕴。不同地区装饰花样稍有不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是一个地方的族群标志,表达着对故土的拳拳眷恋。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展陈设计:以带有壮族环境背景的柜内墙面,配合柔美的曲线型的展台来大批量的展示不同风格的壮族服饰。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展陈设计:在壮锦织布机上方,通过投影循环播放多媒体技术创作的以壮锦中代表纹饰制作二维动画,花草摇动,鸟飞兽走,使观众直观感受壮锦纹饰的世界,体会壮锦蕴含的壮族对自然的感受,各种纹饰从壮锦中“飞"出,构成生动的壮锦世界——“壮锦的世界”二维动画影片。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展陈设计:壮族服饰或素美或斑斓多姿,其中壮锦是壮族的文化瑰宝,此部分主要展示各地各样式壮锦与壮锦织造。以组合式的展台集中摆放纺织机,结合多媒体知识短片的生动展示,四周密集式陈列壮锦,使人穿梭于壮锦的世界中。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壮族是一个喜欢歌唱的民族,不论是岁时节庆,还是人生礼俗,时时有歌,事事皆歌,处处能歌,歌谣文化是壮族精神文化的突出特点之一。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铜鼓的原型是煮饭的炊具,后演变为礼器和乐器,壮族先民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鼓的民族之一。铜鼓从远古走到现代,跨越了二千多年的时空,演变发展成了八种类型,形成丰富多彩的铜鼓文化。

铜鼓纹饰

铜鼓上常见的太阳纹、云雷纹、翔鹭纹、羽人舞蹈、龙舟竞渡等纹饰,及蛙、牛、鸟、龟等立塑,都体现了壮家人的信仰、世界观和祈求五谷丰登的愿望,是壮族先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世界的载体。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铜鼓-360全息成像

通过三维建模,制作铜鼓全景三维动画。通过360全息成像柜进行三维展示,通过全息三维视频展示出的铜鼓的纹饰结构,从而体现出了壮族传统的“三界”观念:即鼓面表示上界,饰有太阳纹、云雷纹;鼓身表示中界,刻有羽人纹、鹿纹;鼓足表示下界,刻一两道水波纹与鼓身相分。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展陈设计:壮乡号称歌海,山歌是壮家人表达情意的一种方式。此处设置“Z型”屏幕来展示歌仙刘三姐与歌圩活动,提高观展效果。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龙州——中国天琴艺术之乡

天琴,壮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所用。中越边境龙州县金龙镇壮族的天琴,由民间法器演变为乐器,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崇左市与壮族的文化标识。

壮族人民重视礼仪,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均有不同习俗,设置曲线型展台与文字结合平柜进行展示壮家人的诞生、婚嫁、寿礼、葬礼,使参观者形成在走一条漫漫人生路的感受。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壮族勇敢顽强,团结爱国,自古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争取和平自由做出重要贡献,涌现了众多受人尊敬的英雄人物,也留传下诸多颂扬英雄的传说、歌曲和纪念英雄的节日。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 发现那里的人文生活

展览名称

“壮族历史文化展”

展览地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

崇左市壮族博物馆

文章来源:展示云

免责声明:

1、以上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由展示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2、本资料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3、本文章版权归展示云公众号所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