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乡村振兴创新基地:创新模式,系统赋能县域乡村全面振兴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创新基地:创新模式,系统赋能县域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09月15日 18:11 新浪网 作者 科创中国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产学研融合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按照“科创中国”建设“求实效、植内涵、提质量、筑生态”的总体要求,面向全国组织开展认定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工作。

  近日,根据《“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建设实施与管理办法(试行)》(科协办函创字〔2022〕57号)《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推荐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的通知》(科协办函创字〔2022〕60号)要求,经评审和公示,194家单位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获得认定的创新基地进入建设阶段,建设周期为2022年至2024年。

  我们将陆续刊发首批入选基地简介,展示基地风采。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科创中国”乡村振兴创新基地依托于北京超选智能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超选研究院”)设立。超选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7月,是超选集团投资设立的前沿科技与模式研发机构。超选研究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战略部署,坚持优中选优、开放互联的理念,秉承“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汇聚行业组织、专家资源和头部企业,以研究为引领、以CIM数字孪生、智慧化平台等物联网科技为支撑,以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服务为核心,用资本助力,携公益同行,在建筑行业、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领域率先展开实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研发CIM平台

  数字化赋能乡村建设

  超选研究院采用多维时空模型作为乡村运行数据融合的统一基底,结合高性能时空索引、动态时空网格模型和分布式计算技术解决了海量异构乡村数据快速融合处理和计算的难题。利用CIM架构打造一图一库一中台的十字花云平台体系,集五大振兴为一体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这一数字乡村平台已经运用浙江花园村等地的乡村治理工作,成为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搭建人才云平台

  系统化开展人才服务

  超选研究院以“线上线下”融合培训为手段,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构建了一整套智慧化线上+线下的职业教育平台。自2017年开始,协同住建部、中国建筑业协会及各省级协会成立统筹机构,开展课题调研,搭建集教学练评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国建筑业职业技能提升平台”,首批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设立48家线下基地,为我国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育提供标准化、便利化、规范化保障;2022年,和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共同搭建了“中国人才云”平台,形成一个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人才聚集、人才协作一体化的新型乡村振兴人才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立“筑梦工程”专项基金,助力区域搭建人才培育平台与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指导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育与服务工作,推动人才开发,促进产教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构建融创体系

  场景化服务乡村振兴

  超选研究院多年来致力于乡村振兴帮扶机制的研究与应用,在多个区域化生态场景服务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规划构建,推动以县域为核心的乡村振兴融创中心建设。按照统筹部署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研究院创新模式,推出乡村振兴融创服务体系,以“1+5+N”的思路建设市(州、盟)级融创产业园、县(市、区)级的融创中心、乡镇级融创基地、村级融创服务站,用“1个乡村数字化管理运营服务云平台”做统筹,用党群服务中心、科技展示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创业孵化中心、产业运营中心“5个中心”做运营,辅之以“N个组件”做支撑。

  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融创服务体系的整体赋能,借助互联网云平台,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城里有统筹中心,镇、村有服务站点;村里有供应服务点,城里就有展示、体验、宣促、售后服务站,进而打通城乡空间距离、信息壁垒,共联共建,系统赋能。

  目前,超选研究院的融创服务体系已在山西振兴、吉林松原等多地落地共建,均发挥了很好的衔接转化和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乡村振兴融创服务的落地工作在湖南花垣县、北京密云区、内蒙古包头市等地区有序开展,下一步,超选研究院将充分利用“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品牌,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意见》,以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为切入点,坚持科技赋能,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为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乡村振兴 研究院 中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