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2019年11月16日 19:01 新浪网 作者 收藏快谈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楚,一个曾盛极一时的南方大国。其先祖于周成王时受封立国,辟在荆山,扬威于鄂,后问鼎周室,进而成为五霸、七雄之一,最盛时尽有东至滨海、西至巴山及巫山之地,在诸侯国中面积最广、人口最多。“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恢宏气魄,决定了楚国的发展必然飞将冲天,鸣将惊人,以奔逸绝尘之势,在先秦诸侯国中独树一帜。

  楚文化包罗宏富,从科学到巫术,从美学到艺术,从哲学到文学,构筑起博大精深的体系,彰显着无与伦比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以独创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展现自己,在玉器中亦可见一斑。

  兽面纹玉琮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厘米 宽6厘米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玉琮(cóng)是一种内圆外方的柱形玉器,表天圆地方,分别象征天、地。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表明,玉琮的功能和意义有两方面:一是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即《周礼》所说的“以黄琮礼地”,它是一种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二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有玉琮出土的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战国以后玉琮较少出土。

  此件玉琮为和田青白玉制成,器表四面各刻一个狰狞的兽面纹,雕工精致,出土时平置于墓主头顶左侧。玉琮多光素无纹,此件是战国时期唯一有纹饰的玉琮。《周礼•考工记•玉人》有“瑑(zhuàn)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之说,“瑑”即纹饰的意思。此琮能证明《周礼》所述瑑琮的真实性。此句之意是将瑑琮献于所朝聘君之夫人。

  彩绘漆木女俑身上组玉佩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组玉佩是服饰的组成部分。大型组玉佩为西周首创,是由多件玉器串连组成悬挂于身的佩饰玉。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仍盛行饰以华丽的组玉佩,表现其高贵身份。他们以丝绶串连各式璜、璧、环、龙凤虎形佩等作为主要构件,且多成组对称使用。这些组玉佩的构件,既可单独作为佩件,又可成组串连,且更添富贵气息。考古发掘显示,社会地位越高的贵族,所佩戴的组玉佩串饰愈复杂愈长,制作愈精巧,身份较低者,佩饰就变得简单而短小了。这套组玉佩由6件璧、2件玦、2付套环、4件玉珩、1件龙形佩、2件玦形管、26件贝形饰、232颗玉珠及1颗琉璃珠串联而成,件件雕琢精美异常。据考证,其主人为战国时期地位显赫的楚国贵族。洛阳中州路1316号战国墓出土组玉佩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龙凤虺形玉佩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战国(公元钱475-前221年)

  湖北荆州熊家冢墓地16号殉葬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玉佩造型为一龙一凤一虺(毒蛇)形。龙曲颈、蜷躯、卷尾;凤栖于龙尾部,钩喙回首;虺卷尾与龙尾相接。龙体首部刻眼、鼻、角,足部刻爪,尾部刻鬣,躯干刻云纹、谷纹;凤身刻羽纹;虺身刻谷纹、勾连纹。龙凤蛇合体玉器少见,三者组合在一起很可能因其本性高贵灵异、威猛狂放,在此有辟邪佑祥作用。整器设计别致,构思巧妙,造型奇特,为战国玉佩饰精品。

  虎型玉佩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组玉佩中的物件。同样的玉虎佩该墓还有一件,系采用同一玉料做成,故颜色、形体完全相同。这对玉虎佩的口、尾处有两孔可以穿系,很明显是作为组玉佩中的挂架对称使用的。该佩虎呈弓形,前后肢均蜷缩与躯干连成一气,粗壮的尾部与弓背反向卷起,至末端渐细成涡状纹,收缩的形体仿佛蕴含有丰富的生命能量。虎背上有一处微妙的曲线处理,将虎这一野性动物的体态特征极为生动地刻画出来,粗细阴刻线纹的搭配形成华美的装饰效果,刻工极为精细,为迄今所知春秋玉器中补课多得的佳作。虎在古代象征威猛,有除“五毒”、压邪之意。

  镂空双龙首纹玉璜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1980年湖南临灃九里1号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璜是一种弧形片状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玄璜礼北方”,是祭祀掌管北方之神的礼器。而考古发掘显示,绝大多数玉璜不见礼器的用途,而是作为装饰品活组玉佩中的挂件佩戴在墓主胸腹部,固有“佩璜”之称。此璜分上下两层,透雕分隔,上下两端均雕对称的龙首,龙身表面阴刻云纹。纹饰华美,工艺精湛,为楚玉罕见之佳器。上层中央有一穿孔,供穿绳系佩。楚国玉器以龙形为多见,璧、环、璜、佩、带钩等都常以龙或龙首作为器物部分或整体形制,变化多样,造像精巧。龙是象征君子、圣人乃至王者龙德的吉祥物,楚人在艺术创作中,也深深倾注了他们崇龙的意向。

  三人踏猪形玉佩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高5.1厘米 宽0.3-3.05厘米 厚0.4厘米

  2002年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此玉佩出土于墓主身份极高的九连墩2号墓内棺之中,为墓主人贴身佩戴之物。由一块玉雕琢而成。一头大猪被三个人“众”字形叠压在脚下。三个人均大圆盘脸,五官几乎撑满脸庞,窄长袖宽长袍,袖手而立,神态木然,其寓意难以捉摸。玉人脚下的这只玉猪张口、甩尾,作向前狂奔的姿态。但细部刻画比较抽象,耳、腿用云涡纹表达。动态如此强烈的玉猪造型十分罕见。玉人的装束、纹饰的做法与楚人的宽袍大袖传统的穿着不同,却与中山国的人物着装一样,它应是中山国的遗物,可以视为楚国与中山国高层交往的物证。

  透雕龙凤纹玉佩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1987年长沙五里牌八一路M1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玉佩呈圆弧造型,两面透雕连体龙凤。一端作回首龙形,龙身弧曲,背穿一孔。另一端为凤形,喙部连胸,凤冠上翘,颈羽丰满,作振翅欲飞状。这两件玉佩玉料、造型、纹饰一致,结构对称,布局和谐,雕琢精致,应是在组玉佩中对称使用。龙凤合体玉器最早见于殷墟妇好墓,其后以“龙凤呈祥”为主体的龙凤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诸多形式的造型出现,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脊梁——龙凤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件玉佩反映楚地有非常浓厚的崇龙尚凤的文化风习与传统。

  荆州博物馆藏战国中期楚国玉器欣赏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楚文化中的高古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玉佩 玉器 楚文化 龙凤 战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离世,本月初还曾巡视考点,其父上月投案
  • 02 中方:菲律宾立即停止海上侵权挑衅,否则后果自负!
  • 03 “消失”两年后被查的“老虎”,敛财20年!
  • 04 以军承认无法消灭哈马斯 总理办公室“怒了”
  • 05 金正恩赠普京一对丰山犬

图片新闻

普京抵达越南 普京抵达越南
高温席卷全球多地 高温席卷全球多地
荷花盛放争奇斗艳 荷花盛放争奇斗艳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航拍桂林洪水 航拍桂林洪水
普京与金正恩拥抱道别 普京与金正恩拥抱道别
桂林遭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 桂林遭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
1次酒驾2车被毁3人被罚 1次酒驾2车被毁3人被罚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