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2019年06月01日 09:02 新浪网 作者 贝贝豆育儿课堂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文/贝贝豆(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说,“谦虚谨慎和不谋私利,是人们所赞扬的美德,却也为人们所忽略”,多数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人见人夸,为人处世也落落大方,觉得孩子这样长大就能个好人缘!走到哪儿都能吃的开,因此从小就引导孩子要分享、要大方、不要自私、要帮助别人、凡是要多为他人着想等等。甚至有的家长还为了自己的面子,极端的去强迫孩子去将自己的心爱的东西和美味的零食“送”给别人,甚至是在孩子拒绝父母要求的时候,严苛责难要孩子去“谦让”其他人。

  诚然,教导孩子大方得体、懂得谦让分享、乐于助人,这样的教育理念并没有错。并且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但是不知爸爸妈妈有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怪像:一味的引导孩子谦让、分享、知书达理、乐于助人,孩子竟然不会拒绝别人了,常常自己吃亏受累,这是为什么呢?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或许换个角度你就会找到答案!在成人日常的交际过程中,你有没有这样接触到这样的一种人,自己总是默默无闻的像空气一样的存在,但是一有事情就会出现在其他人的脑海里。他凡事都能答应帮助别人,随时能够舍己为人的伸出援手,可常常却被有心之人当作是可欺可用,让自己懊恼不已,受累不讨好,但是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形还是会答应别人,还这样的循环往复,这就是传说中不懂拒绝的“老好人”,或许一声长叹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也是那个老好人!

  其实孩子的小世界里也有这样的不懂拒绝的“好”小孩,你发现了吗?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变成了“老好人”?而你却不自省!

  “默默从小就是个知书达理的好孩子,而且很会做手工,编的手链特别精致!她也会在同学、朋友生日的时候用自己编的手链做礼物送给他们。马上还有不到一个月就中考了,班里为了鼓舞士气,更好的迎接考试,班会上有人提议让默默给大家编统一的手链,给大家壮志气,不善言辞的默默为了不打击大家的积极性,也担心自己拒绝会让的同学反感,以后就没法相处了,就勉强答应了。之后默默上课偷偷编,下课也抓紧一切时间编,回到家也编。结果就是手链编好了,她却因为没有在考前做好复习,考的一塌糊涂.....。

  默默妈妈直到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才知道孩子是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怕自己拒绝同学们,就会让大家讨厌自己,这才影响成绩的。妈妈知道默默的想法后,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对孩子的关心不够?自己让孩子从小就要懂得谦让,帮助别人,为他人着想,难道是自己做错了?”

  诚然,教育孩子谦让、分享、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并没有错,但却有孩子为此受到了伤害!是因为,对孩子来说没有错误的教育观念,只有错误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敢说“不”,其实是家长错误引导的“功劳”

  1.家长“谦让分享”的片面误导

  分享、谦让、助人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了分享、谦让、乐于助人,就学会了“生活”。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对孩子谦让、分享、乐于助人等性格上的教育,特别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但是往往也就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让很多家长剑走偏锋,步入了教育理念的极端。希望孩子落落大方就拼命的让孩子学会分享、谦让,不分时间与场合,只要孩子说不。就免不了是一顿责难,慢慢的孩子也就不会再去说不了,也不会去想着怎么拒绝别人,只是自己在心里默默的接受这一切。

  但是分享和谦让就像只一座天平,它应拥有让自己保持重心的对等的回馈,如果一味的让孩子在付出、分享,孩子就像那个失去重心的天平,心里的爱会慢慢的流逝殆尽,幸福感也渐渐消散。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2.家长“包办代替”的极端照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是没有教育,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多少家长日日辛苦的奔波,只为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更优质的教育,很多家长玩笑到“自己这辈子当不了富二代,就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富二代”,给对于孩子的衣食住行,事事亲力亲为,极尽奢华,孩子出门不用带脚,吃饭不用带手!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孩子在觉得自己的面子是最重要的,当别人有求与他自然会一万个答应,根本不会考虑事情是否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只觉得的这样有风范就够了,因为自己解决不了的还真有父母帮着。

  被照顾的很好的孩子是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的,缺乏父母对于“自我”认知的引导,孩子对于“自我”的意识其实是自私、虚荣的心理,被这种情绪左右的孩子自然不愿意,也根本不想拒绝他人,担心自己的面子受损,受到他人的轻视,宁愿自己拼尽全力撑着,也绝对不说一个不字。

  但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始终是根植于父母爱的土壤,无私的将孩子滋养着。但是,这些爱就像是不停浇灌下来的水,过满则溢,需要父母悉心把握。

  3.家长“令形禁止”的言行引导

  育儿潮流中还有很多家长坚信“令形禁止,上下齐一”,与极端的片面引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类家长会将自己的育儿准则作为孩子日常行为活动的执行条款,孩子须严密执行,家长自己也“以身作则”的示范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告诫孩子,分享、谦让、助人、明理、知孝......,从小孩子就将父母教导的传统美德根植于心,一旦遇到别人寻求帮助就会义无反顾的去施以援手,根本不会想到拒绝,因为在孩子的字典里是不允许出现这样“自私、自利”的字眼。

  在父母令形禁止的教育引导下,孩子会在心里时刻谨记,拒绝别人就是违背了自己的内心和生存准则,即使他人的要求是荒唐无礼的、是伤害了自己的切身利益的,也不会拒绝,也更不允许自己拒绝,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就像负重前行。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父母教育孩子学会谦让、分享、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是希望通过孩子身上美丽、高尚的存在,去吸引更多的美丽的事物来围绕着孩子,伴随孩子一路成长,但是只有心底纯真的人才值得孩子去与他为善,而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来为孩子做甄别,保卫孩子心底本真的同时,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志同道合”的成长伙伴,而不被自己纯善不懂拒绝所累!

  教导孩子如何辨别他人的“请求”,让孩子优雅的说“不!”

  1.谄媚型

  很多的宝宝天生就是自带一股浩然正气,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与其他小朋友接触的时候遇到别人有什么诉求,尤其是梨花带雨、百般讨好的请求,孩子就会不忍心拒绝,但是这样的请求多半是“有去无回”的,被拿走的玩具、零食都不会在回到孩子的手中了,家长也是气的直跺脚,说孩子“手松!啥都不当回事”其实孩子只是不会拒绝。

  面对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他的东西孩子是有自己的使用分配权的,爸爸妈妈支持他分享、助人的品质,但是如果发现别人是故意讨好,以此来伤害自己了,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或者在别人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直接说要来咨询下爸爸妈妈的意见,将说不出口的拒绝变成委婉的推辞。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2.命令型

  孩子的相处就像个小社会,孩子在里面扮演者各自的角色,这其中就有的宝宝是领导风范十足,经常命令其他有朋友,如果自己家的宝宝天生就像猫咪一样软绵,就免不了要收到指派,收到各种的命令,“交出手里的玩具、拿出兜里的零食,否则就让所有的人都不和你玩!”看似童趣的画面,却让人心疼那个被命令的孩子。

  作为家长要及时体察还的情绪,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相处模式,就引导孩子勇敢拒绝,

  告诉孩子真正的伙伴是不会这样强迫要自己的自己,要知道保护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玩伴,没有必要为了迁就他人,委屈自己。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3.侵略型

  许多孩子就是天使般的存在,温柔、平和,相反,有的孩子性格就很洒脱,言行举止带有很强的进攻性,这样的两种孩子的相遇就会使得前者受到侵略性的抢夺,进攻性强的一方,会不经过宝宝的同意就直接拿走孩子的玩具。而不知情的家长还会责骂孩子,让孩子心里的挫败感更加强烈。

  作为家长在带孩子其他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多观察,或者孩子放学之后,一定要与孩子多多沟通,不要只顾着自己休闲,也不要觉得孩子和孩子相处难免磕磕碰碰的,不需要时时刻刻的盯着,这样孩子遇到侵犯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他没有的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引导,自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拒绝。这需要父母子与孩子交流的时候不要带有责难的口吻。告诉孩子没有关系,遇到这样的情况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或者老师,要学会拒绝,不要自己默默的承受。

  不懂拒绝的孩子,幸福感会消失,如何教导孩子优雅的说“不!”

  不做“老好人”,从小培养孩子勇敢说“不”!

  当代著名作家三毛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之中的。”

  孩子对他人的言行都是最本真的体现,我们应该细心呵护。谦让、分享、助人也是应该继续发扬的教育理念。拒绝他人对于成人来说会有多种方式,各种修饰的措辞,但是孩子学会拒绝需要父母的引导,千万不要走向教育理念的极端,太满则溢!

  教会孩去判别是什么事真正的助人、谦让,与此同时父母不要禁锢在理念的框架之中,这就父母在引导孩子如何去做的时候,关注到孩子心里是如何想的,尊重孩子,呵护孩子心理健康,教会孩子优雅的拒绝,增加孩子心里幸福感,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我是贝贝豆,一名高级育婴师,同样是3岁宝宝的宝妈,大家在育儿养育护理方面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私信沟通,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希望我的建议能帮您解决育儿路上的烦恼和困惑!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家长 父母 爸爸妈妈 幸福感 助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G7晚宴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眼神,感觉能杀死马克龙
  • 02 开出俄乌停火谈判的条件后,普京手中还剩几张牌?
  • 03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3比2逆转战胜土耳其
  • 04 丑恶!美军这场针对中国的行动曝光了
  • 05 吴英杰被查:长期在西藏工作,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图片新闻

印度多地发生火灾 印度多地发生火灾
动物界“奶爸” 动物界“奶爸”
晚霞与彩虹相遇 晚霞与彩虹相遇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凯特王妃公开露面 凯特王妃公开露面
加沙难民自称像行尸走肉 加沙难民自称像行尸走肉
地铁被诬偷拍案男子将带货 地铁被诬偷拍案男子将带货
邻居讲述“天才少女”姜萍 邻居讲述“天才少女”姜萍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