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镌刻菏泽人的记忆乡愁

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镌刻菏泽人的记忆乡愁
2020年10月21日 12:00 新浪网 作者 菏泽日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喧哗热闹的人世间,最具烟火气息的风物最鲜活,常常凝聚在寻常百姓家的寻常物件与迎来送往里。一场带有鲁西南特色的婚葬仪式,一个油煎的香甜黏糕,几首曾在街巷里响起的童谣……都记录着鲁西南百姓的质朴生活,讲述着祖辈曾如何在漫长的劳动生产中借助朴素的智慧与生活哲学,谱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田园交响曲。

  “鲁西南的一代代先民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幕天席地的乡土生活,粗犷率真的民俗文化活动,构建了我们鲁西南这块民俗文化的厚土,培育着鲁西南这块地域文化的丰满地母。”

  哪怕时代变迁,新一代鲁西南人逐渐遗忘往日的民俗生活,也依然有这样一群人,在鲁西南民俗博物馆里,通过大量繁杂的搜集、整理等工作,梳理着这片土地曾经的坚韧与美好,等待你我推开这扇门,穿过时间,翻阅菏泽记忆。

  

  用创意串联往昔,让静物背后的故事更鲜活

  在菏泽市天香路的新天地公园内,沿着平坦蜿蜒的小路向北走,就是鲁西南民俗博物馆的所在之处。从外部看,展馆精巧且设计风格偏现代化,与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从电子门进入后,却不禁让人感慨小馆内别有洞天。

  馆内分上下两层,内设“父亲厅”“母亲厅”“乡土记忆厅”等展厅,“老物件”陈设得错落有致,展现着鲁西南百姓的一年四季与劳动生产、节庆礼仪、衣食住行和特色手艺等。

  据了解,为了增加展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方便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思路更清晰、有序,投身于鲁西南民俗研究与展览的工作人员集思广益,设计了“父亲厅”“母亲厅”“商人的一生”等创意,借助不同身份且最具代表性的生活角色,按照“人”一生的发展所接触到的生活各方面,更生动地向参观者讲述鲁西南老一辈人的喜乐与奋斗。

  同时,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民俗文物资源为依托,以“忘不了的民俗乡情,抹不去的乡土记忆”为主线,通过民俗实物、民俗雕塑、民俗图片的组合陈列和接地气的民俗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集中展示了我市近现代独具特色的农耕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传承内涵和历史全貌,使观众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洗礼的同时,自觉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据悉,鲁西南民俗博物馆成立于1997年,2009年从市文物局中分设,筹备一年后于2010年正式对外开馆,2014年加挂菏泽市乡村记忆博物馆的牌子,并于2015年被省文物局评为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是我市集民俗文物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和宣传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俗类专题博物馆,也是我市重要的对外文化交流窗口单位。

  全馆占地面积约2070平方米,展陈面积700余平方米,共收藏各类民俗文物6000余件,藏品总量在全省同类博物馆中位居前列。其中,馆内收藏的小红车、太平车、马拉轿车、架子床、花轿、织布机等民俗文物,具有鲜明、浓郁的鲁西南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鲁西南民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16年,中央电视台曾专程赴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就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纪录片之《黄河入海》进行专题拍摄;菏泽电视台拍摄制作的专题《走进鲁西南民俗博物馆》曾在我市电视台多次播放。

  2018年春季至初秋,鲁西南民俗博物馆进行筹备、开展了“精品民俗文物下基层巡回展”,走进我市3区、3县,让作为新一代菏泽人的少年儿童通过实物参观、娱乐互动,重走菏泽记忆、感受前人的生活氛围。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所处环境优美、展陈文物丰富、服务周到细致,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一经对外免费开放,就立即成为我市广大群众休闲观光、陶冶情操的好去处。特别是春节、国庆节和每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内更是观者如潮,最多的时候日均参观人数达4000余人次。省内外各级领导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到菏泽调研工作时,到鲁西南民俗博物馆进行参观已经成为常态化。

  据悉,许多外省市的旅游团体在观赏了牡丹园的牡丹花之后,常特地到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一睹菏泽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市区的一些大、中、小学校也把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列为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不定期组织学生集体参观。

  如今,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已成为我市民俗文物的收藏中心、研究中心、保护中心和展示中心,成为“一部不分年级的教科书,一所不放假的素质教育学校”,成为传承菏泽文明、展示菏泽乡土文化和民风民情的重要阵地和窗口,成为我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城市文化名片。

  鲁西南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民俗文化是区域性标志性文化,是我们了解传统生活、触摸历史、解读汲取传统文化精神的宝贵资料。正是出于这种愿想,我们鲁西南民俗博物馆才应着菏泽市委、市政府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文化大市、强市的节拍进行布置展览,意在为构建新的文化留下一份汲取传统文化的园地,为后人留下我们传统文化的根脉。”

  

  民居和劳动,支撑鲁西南人民世代安居故乡

  “凝聚着东方艺术韵味和魅力的鲁西南民居,千百年来始终保持着幽静、质朴和淡定的艺术风格,这是黄河流域农耕经济、政治、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民风民俗等变量影响的产物。”关于特色民居,讲解员在讲述中向参观者展示通过实地走访、汇集研究资料等方式制作的图像资料。

  带有屋脊装饰、屋檐设计的鲁西南传统民居,黄河滩区特有的台房民居,都是现代人需要深入乡村才能见到的老建筑。

  八仙桌、配套的椅子以及墙上的中堂画、老照片、奖状等,是鲁西南四合院民居正房中的常见装饰物。与之相伴的,是当地农民为了生存辛勤地收割、打场、盖房打夯、囤粮囤棉的场景。

  “住惯了自己民居小院的鲁西南人民,特别是老人,都与自己的家院有着割不断的情结,走到哪里都觉得不如自己的村居小院好。这种朴素的思维定式和情结,正是鲁西南人民爱国、爱乡、保家卫国壮烈情怀的根脉,由此,这里也就走出了抗日英雄赵登禹,也就有了英勇不屈的 ‘红三村’。”置身由这些带有时代印记的老物件组成的民居环境中,习惯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参观者,将由此回望鲁西南精神文化的来处。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演变着的新农村民居也在拓展着人们的精神空间和文化视野,当代人在眷恋祖宗产业和渴望新生活的冲撞对决中,为民居习俗带来了一系列的新变化。黄河滩区大迁建、单县新农村、新时代的千年古村穆李村……影像资料中,对比强烈的菏泽民居,见证着勤劳的鲁西南百姓走向新生活的奋斗史。

  长期从事农耕劳作的鲁西南人,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季节性节庆风俗。在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系统、细致地介绍相关风俗时,以地方俗称、场景化仪式等拉近与参观者的距离,迅速将人带回数十年前的节庆日,令年长者忆起当时朴素的喜庆氛围,令年轻人心生向往。

  馆内,收藏着旧时鲁西南人运肥、拉庄稼、走亲戚用的四轮太平车,冬春季节妇女纺花织布用的纺花车、织布机,结婚娶亲用的花轿,官家富户人家出行用的马拉轿车……这些在大街小巷早已销声匿迹的工具,都在鲁西南博物馆得以保存,待后人忆苦思甜、捕捉过往痕迹。

  “衣食住行,婚葬礼仪,是充分展示鲁西南民俗事象的多样性、代表性、典型性的大宝库和大展台。也是了解、触摸鲁西南人民性格、理念的活教材。俗话说,人生两大件,穿衣和吃饭。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物资,其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显现的艺术欣赏价值,使之成为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

  跟随工作人员走进“母亲厅”,便可见几辈鲁西南女性凭借个人对劳动、对生活、对四季的理解而设计缝制的许多独具特色的服装样式。馆内收集、陈列的服饰中,有上世纪50年代前流行的对襟紫花褂,大档紫花裤,广泛流行于鲁西南的提花包袱带子,妇女穿的绣花鞋,小孩子的虎头帽、虎头靴,冬天的苇缨草编鞋,雨天披戴的木头泥屐子和高粱叶蓑衣等,都独具一格。

  

  最具特色的婚嫁与丧葬礼仪,以歌谣为伴

  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清《濮州志·风俗》有云:“其失颇奢糜,嫁娶送死过度……有濮上风。”清濮州属曹州府,其婚丧礼仪,仍有曹濮之遗风。

  鲁西南古代婚礼基本因袭了《周礼》所订的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程序。自民国至今,鲁西南婚礼大致可归纳为议婚、订婚、请期、嫁娶四个步骤。

  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内,关于婚礼的收藏陈列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列有传统婚礼程序的一览表、旧时婚嫁签的凭证、不同时代的彩礼、富户人家娶亲用的花轿、喜字、婚联、洞房生活用品、化妆品等,还有塑像情景还原,借助塑像手艺、相关物件,布置、还原出当时的情景。

  “书本子,绘画风格类似于年画,新娘出嫁前长辈会传给她,记录的是与生活相关的一系列场景,也是咱当地比较有特色的物件。”在一处展台前,讲解员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介绍说。

  正式讲解时,工作人员还会借助当时流传的歌谣等,展现老一辈鲁西南人的文化审美。据介绍,在鲁西南,“嫁娶”大致包括迎娶、拜天地(俗称拜花堂)、入洞房、撒床拉床、送面汤、拜长辈等诸多过程,也是婚嫁礼俗中最热闹、最隆重、也最有意思的一道程序。

  “比如’铺床’,即在前一天晚上,要请男家新郎的嫂子或儿女双全的邻居妇女来铺床,并边铺边唱’铺床歌’。旧时的‘铺床歌’是这样:状元的爹,状元的娘,状元的嫂子来铺床,新人住新房,新房配新梁。八砖铺地粉白墙,顶棚上贴着月姥娘。八仙桌子放当央,两把椅子放两旁,红绸子门帘三尺长,抬手挂在玉钩上……”这类歌谣,不仅有旧时百姓对新婚者的祝福,也记录着当时礼仪中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讲究,成为研究地方风土民情的资料之一。

  娶亲当日,早起的男家要贴大红对联,娶亲队伍出村时,一定要“出东进西”,即去时从村东头出去,回来时从村西头进来。新娘娶来下车时,新娘的脚不能着地,要由娶女婆和送女婆二人扶着,坐在预先准备好的罗圈椅上,再由娘家人抬着进院,一直抬到“天地桌”前铺着红毡的地上,接着就是拜天地、入洞房、撒床、拉床等。

  这些细节涉及当时的人、物、行动等各方面,并都伴有相应的歌谣,皆是鲁西南人经过总结后,为了便于识记、烘托喜庆氛围而编制成,朗朗上口。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熟悉这类歌谣的人减少,鲁西南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需要从事大量工作,完成寻找、记录、搜集整理,并将其融入展览过程中。

  据介绍,旧时鲁西南民间的婚礼隆重而烦琐,但许多贫穷人家婚仪从简,一般由男方出车把新娘娶来拜过天地后,即算完成了婚事,至今仍保留着不少旧的习俗。

  关于丧葬风俗,鲁西南民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政府推行火葬,厚养薄葬。但不少民俗依然流行,如人死后要穿’寿衣’,入馆守灵,贴丧联,向亲友报丧送信,搭灵棚,设灵桌,亲友吊孝致哀;亡者死后3天或4天、7天再发丧送殡,出殡当天在街上摆放纸扎‘社火’‘金幡银幡’‘摇钱树’;当日上午亲友吊孝致哀,然后再举行‘家祭’‘路祭’,送殡、下葬、烧社火、埋土封坟、孝眷致哀、致‘辞墓礼’,然后返回,至家将逝者放大的照片供奉于堂屋当门,并行‘稳主礼’……”

  在提及一系列带有当地丧葬特色的物件名称及步骤的同时,为方便参观者了解这些名称所代表的具体意象,鲁西南民俗博物馆还收藏了部分菏泽手艺人制作的“社火”等物件。

  看遍展馆陈列,就像陪伴着菏泽老一辈人走过半生,见微知著,令人对菏泽的沧桑变化颇为感慨。新时代的菏泽经济稳步发展,带动菏泽人的衣食住行、精神风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是,在这里,在这处凝聚了大量走访调查、素材搜集整理等工作的鲁西南民俗博物馆中,镌刻着鲁西南传统文化的来处,种植着作为全国七大民俗文化圈的发祥地之一的黄河民俗文化圈的根脉。也有这样一群人,继续奔走在路上,守护着菏泽民间正在凋零的时光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民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泰国北柳府一小型飞机坠毁 机上载有5名中国籍乘客
  • 02 离奇!找到5具遗体,"英版比尔·盖茨"案又扯上美英情报界
  • 03 印度法院裁决“汉堡王”属于印度餐厅!汉堡王告了13年最终被驳回,裁决理由公布
  • 04 以色列罕见证实:将法塔赫官员打死
  • 05 新京报:一年开会800多次,哪有时间办实事?

图片新闻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4A卫星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秀”绝活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机器人“秀”绝活
2024足协杯1/4决赛:上海申花2-1北京国安 2024足协杯1/4决赛:上海申花2-1北京国安
北京莲花池公园荷花娇艳绽放 北京莲花池公园荷花娇艳绽放
视频新闻
美航母抵达中东 美航母抵达中东
泰国失事飞机现场连夜搜救 泰国失事飞机现场连夜搜救
顾客上千元火锅中吃出蟑螂 顾客上千元火锅中吃出蟑螂
俄火箭炮打击赫尔松地区 俄火箭炮打击赫尔松地区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