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创新合作周”常州举行,矩阵传播吸引海外网友关注

“中以创新合作周”常州举行,矩阵传播吸引海外网友关注
2022年09月06日 18:27 新浪网 作者 新华日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今年是中国与以色列建交30周年。9月5日,由中国科技部、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江苏省政府、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在常州开幕。

  The 2022 China-Israe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Week, co-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ST) of China, the Ministry of Economy and Industry of Israel, the Jiangsu Provincial People’s Government and the Embassy of Israel in China, opened in Changzhou City on September 5 as this year marks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本次创新合作周以“创新之季、合作之约”为主题,开展科技、产业、投资、知识产权、教育、文化、卫生、金融等领域系列交流活动。

  A series of exchange activities in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investm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 culture, health and finance will be held in the cooperation week. 

  Key word:中以常州创新园

  以色列,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被誉为“创新的国度”。而中以常州创新园发端于2008年江苏省与以色列的一项双边合作协议。2015年,中以共同推动建立中以常州创新园,这也是全国首个由中以两国政府共建的创新示范园区。创立7年来,园区坚定不移汇聚创新资源,书写开放融合好故事,被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为中以合作标志性项目。

  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引进了以色列独资企业、中以合作企业163家,促成中以科技合作项目44个。

  创新合作周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3.2.1,启动!随着象征着创新创业的魔方投入启动装置,第六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自2017年起,由中国科技部和以色列创新署共同支持举办的中以创新创业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为两国企业对接、投资合作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为进一步整合有效资源,开幕式上,常州和上海、青岛、广州、酒泉、南京的6个中以合作园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与以色列6个孵化器结成“中以创新园区合作联盟”。以中以常州创新园创新体系为核心载体的中以国际创新村在开幕式上宣布开村。创新村秉承“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打造“基布兹”国际社区。

  据悉,“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期间,主办方展示一批合作成果,洽谈一批创新项目,落户一批科技企业,并同步开展为期一周的中以交流活动,涵盖科技、产业、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知识产权等多领域。

  20多项中以创新合作成果亮相

  坚持开放创新,当创新大国牵手科技强省,中以常州创新园成立7年来,双方在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涌现出一批典型科技成果,涉及医疗卫生、材料科学、智能制造、新能源和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开幕式展台一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穿着机械腿的成人等高布偶熊,它正悬浮在机器框架下“太空漫步”,一旁屏幕上的游戏虚拟场景实时显示各项健康数据。这是由Meditouch(迈拓)与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下肢运动康复机器人,Meditouch提供柔性驱动装置技术,外部机器人架构来自钱璟康复。作为中以常州创新园首个“共建计划”项目,该机器人已在全国上百家医院、康养机构应用,全年销售达2亿元。

  纯白色、主体像含苞待放的郁金香……一台以色列花朵展示风机引人驻足。“这是以色列科学家研发出的一款超小型风力发电机,可供家庭使用。它将流体动力学和其独创的空气动力学技术相结合,制造出了以超低速启动的小型垂直轴风力涡轮机。一年可产生1000度电能,而且所产生的噪音极低。”展台工作人员叶健介绍,该款风力发电机在中国已获有多项专利并准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借着创新周的“东风”,将尽快落地生产。

  你还在为检查血糖时面对针头而恐惧吗?现场,记者将手指伸进由以色列研发的无创检测仪,无需抽血,即可获取各项血液参数。希诺嘉中国区总经理毛慧芳告诉记者,以色列希诺嘉公司设计出一种能计算出血液信息的光信号检测装置,目前该项技术在我省的对接项目正在洽谈中。

  从“0”到“1”,以色列善于用创新将概念变成产品;当“1”裂变为“100”、“10000”甚至无穷大,常州擅长用市场将产品变产业。目前,中以常州创新园保持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全国“三个领先”,一大批“高科技、国际化、犹太+”科研成果在中以常州创新园加速聚集。

  院士勾勒蓝图,诺奖得主洞见合作双赢

  “园区是常州‘两湖’创新区规划的重要组团之一,我们勾勒了‘一核一区’的整体规划,总面积约72.5平方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在开幕式暨中以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依托现有启动区良好的发展基础,园区要向东延展,向西联动。其中,东部核心区以“蓝脉绿网,科创凝核,轴带生长”为主线,通过“一条廊”布局“一张网”,串联“五智坊”,融合“七组团”,营造产业、生态、文化交融的多元创新场景。

  在中以国际创新村一期不远的河南边的工地现场,是正在建设中的创新村二期项目—中以数字谷。“这里将延续打造复合型的‘三生融合’创新空间,满足园区创新链中企业总部基地、科研办公、孵化加速等多种使用需求。”王建国认为,项目要充分融合以色列在数字产业方向的技术优势、创新资源优势,开展数字产业国际合作,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示范。

  在以色列大咖创新talk环节,多位科研工作者线上分享“真知灼见”。“创新需要部分信息交换,政府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合作。”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举例:挪威有80家医院在政府网络相联,当一家医院成功开发出医疗新技术时,该项技术将会被推广,并可能被所有医院采纳。随着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丹•谢赫特曼认为可进一步通过鼓励创新和技术创业,吸引杰出的人才、大学和优秀组织。

  “科学和技术无国界,在地球上,可自由转移科技成果,中以两国的差异有助于双方诞生更多新点子。” 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顾问委员会委员、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前院长丹尼尔•扎夫曼表示,这是中以合作双赢的优势,将促进全人类的进步。

  科技超越国界,创新呼唤合作。“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已正式启动,为双方创新合作和人民友谊许下新的时代约定。古言“三十而立”,站在中以建交30年的历史新起点,常州将打造“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典范,汇创新之势,聚合作之力,以创新与世界同频共振。

  在常州遇见“以色列的一天”

  9月5日,常州中以国际创新村户外广场迎来不少前来“赶集”的中以朋友,这里正在举办“在以色列的一天”沙龙活动商品市集。文化沙龙是“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系列活动之一,由以色列驻沪总领馆文化处、常州市文旅局和常州市外办共同主办。

  在市集现场,手工艺品、创意家居、科技美容和生命健康产品吸引大家驻足。

  沙龙活动中,一场名为“遇见”的创新艺术展展现了中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艺术展共有8位以色列艺术家的26幅作品参展,这些作品既体现了艺术的创新,也展现出与中国文化的相通之处。展会策展人、Bruno Art Group中国地区项目经理Shahar说,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中以交流中,需要寻找一个共同的语言,而文化就是最好的媒介。

  展厅现场,代表常州城市印象的《红梅公园》乱针绣以及景泰蓝、紫檀雕件等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展厅最后,一幅长6.2米的《龙城古运河》刻纸作品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5日晚还举办了中以友谊音乐会,来自中央歌剧院的演奏家和以色列著名钢琴家联袂演出。

  矩阵传播吸引海外网友关注

  “2022中国—以色列创新合作周”的相关内容也将通过新华日报的国际传播矩阵——JiangsuNow英文网页、Twitter官方账号以及海外报纸、网站、客户端同步传播。海外网友透过一扇扇对外窗口,在了解常州与以色列的交流实践中生动感知江苏及中国的对外开放故事。

△▽JiangsuNow海外社交平台推文

  JiangsuNow海媒机构账号以平实的视角和外国网友熟悉的语言推介江苏,塑造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9月4日,驻印度尼西亚大使、前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海外社交平台Twitter上转发集团JiangsuNow账号发布的《节气里的非遗|处暑不思暑,吃鸭盼新秋》融媒产品推文,并热情撰写推荐语,向海外友人传递了江苏好声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以色列 常州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