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23日 · 三线建设与“二一四工程”纪要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23日 · 三线建设与“二一四工程”纪要
2022年06月23日 00:43 新浪网 作者 -冯晓晖-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1970年6月23日,福州军区成立“二一四工程”指挥部。

  •   地点:

      九江

      类别:

      工业

  

  瑞昌人民厂职工在工地学习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1970年6月23日,为加快“二一四工程建设,中央军委办事组决定将造船工程建设任务交福州军区,成立以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为总指挥兼政委,杨栋梁、江勇及六机部副部长刘放、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沈仲文为副书记,九江地委书记王大川为委员的福州军区“二一四工程”指挥部,从此开始大规模的“二一四工程”“六厂一站”建设工作。

  资料来源:九江工业志

  

  声明:本篇所有文字资料均源于公开发行的正规出版物,无泄密风险。

  从二一四工程”到三线厂建设,从“大三线”到“小三线”,只有与之相关的年长者才能明晓其中的概念。若将它们完全解释清楚,耗时甚长。笔者尝试用极简的文字进行描述:

  

  三线建设区域划分 图源:澎湃网

  1. 60年代中期,因中苏分裂、中美对立,我国将军工企业转入内地,是为三线建设。

  2. 沿海及东北、新疆等省为一线(第一防线),西南三省及西北四省为三线(含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东部),其余为二线。江西属二线。

  3. 由国务院统管的三线建设项目被称为“大三线”,绝大多数建设于三线省,一、二线各省自建的战事保障体系被称为“小三线”。

  4. 江西省虽然是二线省份,但赣北由于长江水运及山区适合隐蔽的特点,成为全中国二线省份中的特例,是仅有的一片高密度建设“大三线”的区域,占有华东地区三线总投资的一半。

  江西部分地区(也包括很多一二线省份)都声称自己有三线厂,其实它们绝大多数是省属的小军工厂,赣北(包括景德镇昌飞)这些厂才是“大三线”,是国家直属的军工企业。九江主要工程有两项:军用船舶制造及保障体系、炮弹生产体系。前者即“二一四工程”,工程量最大,建设工厂最多,是一、二线省份中规模最大的“大三线”项目之一。

  

  三线建设图 图源:贵州省资源厅

  关于“二一四工程”,在《历史上的今天 · 4月10日 · 船厂悲歌》做过介绍。1969年2月初,中央军委办事组的一份报告递交到中办,拟在长江中游另建一个生产核动力潜艇生产基地(之前仅有渤海造船厂一家核潜艇厂)。2月14日,毛泽东圈阅,故项目被称为“二一四工程”。5月,六机部和海军领导率专家组沿长江选点,初步确定在九江瑞昌县下巢湖筹建长江核潜艇厂。11月5日,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国务院国防工办下达筹建长江核潜艇厂设计任务书。11月7日,六机部确定长江核潜艇厂(代号第6214厂)建在瑞昌县下巢湖地区,其他配套厂建设在该厂附近及九江地区长江边与铁路沿线的山区。

  1970年初,江西省军区成立九江地区建设指挥部,负责该项目的基本建设工作。6月,工程指挥部由六机部(今船舶工业总公司)负责。6月23日,为加快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指挥部再次升格,由福州军区负责,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曾任周恩来警卫员,开国少将)为总指挥兼政委,六机部、江西省军区、九江地委参与的“二一四工程”指挥部,从此开始大规模的“二一四工程”建设。

  

  龙飞虎图源:快懂百科

  “二一四工程”项目包括“六厂一站”(即6214厂、491厂、459厂、458厂、6502厂、435厂、二一四闽赣物资供应站),其中,435厂于1972年停建,同时改建6301厂。经过三年多建设,除6301缓建外,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因情况变化,未按原设计的纲领产品进行生产)。

  为了配合“二一四工程”建设,1970年9月起,江西省抽调瑞昌、德安、湖口、彭泽、九江、星子、都昌、临川、进贤等县的12000多名经过严格政审的农民参与施工建设。福州军区选调100多名营职以上干部充实各级领导班子。

  “二一四工程”建设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0年至1971年底。以6214厂(江州造船厂)为建设重点,组织3次大会战,基本完成“五厂一站”生产性的主体结构建设;第二阶段从1972年至1973年底,国家决定“二一四工程”缓建,进行工程收尾和设备安装,并开展过渡产品的生产和试制工作。

  1973年11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电示撤销福州军区“二一四工程”指挥部。12月15日,江西省第六机械工业局(简称“六机局”)成立,负责统管六机部在江西地区的“六厂一站“及九江仪表厂(441厂)、江新造船厂(今同方江新)、九江仪表技校(今九江职业技术学院)、63所、54所(后合并为6354所)、707研究所第4研究室等13个部属造船企事业单位的建设、生产工作。

  

  1980年11月,6214厂交付海军使用的635C海道测量船 图源:《九江工业老照片》

  需要说明的是,本系列曾经介绍过的441厂(见《历史上的今天 · 5月10日 · 九江仪表厂》)、9318厂(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5月27日 · 江新造船厂》)都是军用船舶与配套生产企业,但并非“二一四”工程的三线厂。

  “二一四”工程是九江有史以来最大的产业建设系统工程,至今也未曾被超越。建设的人员来自全国30个单位,人数最多时达3万人。参加施工的有国家建委第一施工大队等十余个单位。参加设计的有六机部第九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局、江西省地质勘测队等。参加包建的有武昌造船厂、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上海求新造船厂、上海航海仪器厂和黄浦仪器厂及六机部五七干校等。

  赣北三线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江西工业落后的面貌,为九江现代工业奠定基础,并提供了较高的平台,大批技术工人与科技人员的到来,也为九江增添了强大的软实力。必须承认,三线建设改变了国家产业布局,有着长远的意义。

  然而,“二一四”工程又是个投资巨大却收益甚低的烂尾工程。前文提到,“因情况变化,未按原设计的纲领产品进行生产”,其实就是无法完成核潜艇建设计划。

  由于中苏决裂,我国未能从苏联获得全套核潜艇技术(核潜艇与长波电台是中苏矛盾的起因),我国核潜艇自研能力与生产技术水平严重不足,关键技术迟迟难以突破。即使到了今天,中国海军下饺子,部分型号的军舰已经领先于世界,但核潜艇还是拿不出手。

  

  已停工停产的6214厂 图源:中国城市中心

  50多年前,我们没有能力再造一个核潜艇工厂。仅有的那个厂,还有一大堆技术搞不定。“二一四工程”,从建设伊始就不可能成功。

  九江军用船舶企业的13个企事业单位,已经讲述了3个(6214厂、441厂、9318厂),其余的以后再聊。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是介绍本地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发生在当日或当月的一个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九江 工程 军区 核潜艇 造船厂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