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封闭到幸福美丽,这就是怒江的十年→

从贫困封闭到幸福美丽,这就是怒江的十年→
2022年08月05日 19:48 新浪网 作者 云南法制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记者从8月5日召开的“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发布会上获悉,十年来,怒江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边疆和谐稳定安宁、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实现了从区域性整体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实现了从贫困封闭到幸福美丽的历史性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十年来,怒江州全州GDP总量年均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6%,财政收支年均增长7.7%和9.8%,特别是2017年以来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长期全省垫底跃升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增速全省排名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总产值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从区域性深度贫困

  到区域性整体脱贫

  实现“千年跨越”

  怒江州曾经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6.24%,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脱贫攻坚期间,怒江州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30.5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15个。2018年,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2020年底,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县(市)全部脱贫摘帽,怒江州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怒江州委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

  2020年,怒江州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6个单位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

  扎实推进边疆地区建设

  怒江地处中缅边境,是典型的边疆地区。十年来,怒江州不断深入推进平安怒江建设,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被评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被授予全国“公安楷模”称号。全面依法治州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司法体制改革、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取得显著成效。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领域有序平稳。边民富、边境美、边疆稳、边防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修复生态

  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2位

  怒江、澜沧江两岸生态曾经十分脆弱,通过大力推进怒江、澜沧江“两江”流域生态修复,怒江州完成人工造林172.06万亩、封山育林35.75万亩、退耕还林53.43万亩。通过全面推行林长制,3万名群众当上了生态护林员,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成效明显,新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在怒江境内不断被发现。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72.96%提高到78.90%,居全省第2位。

  “五无州市”的历史性飞跃

  怒江州曾是全省唯一无机场、无高速、无航运、无铁路、无管道运输的“五无州市”,道路晴通雨阻,50%以上的自然村不通公路。十年来,怒江州坚持交通先行,推进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州交通实现历史性飞跃。全州公路总里程达6658公里,比2012年增加了1938公里。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怒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怒江美丽公路惠及沿线3个县(市)19个乡(镇)30余万群众,成为大峡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邮、通客,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77.1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66%。

  图源:云南发布、云南省国资委、怒江州委宣传部、怒江传媒中心

  编辑:刘欣怡

  审核:高明、刀一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怒江 脱贫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