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

知道“上马营”吗?陕西宝鸡一个繁华闹市区,满街都是风景线

今日秦巴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一个地名,不远,由宝鸡市区向东三公里便是。

单听名字,就有一种金戈铁马、沙场点兵之势。只是,此处实为养马喂马之地,故而得名。

既有上,便有下,故距宝鸡市向东二十公里的渭河南岸,叫下马营。

下马营之于我,一点关系没有。倒是这上马营,却与我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愫。我在此工作生活了整整二十年,它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吃喝拉撒,油盐酱醋,嬉笑怒骂,成长经历,皆出于此,也源于此。

但,上马营很大,方圆两公里的范围,都是。而于我最为知根知底的,则是铁路小区,说的具体点,就是铁路一条街。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说是一条街,实际上也通汽车,也有四五家单位,也有医院,也有文化宫,也有学校,也有法院,也有公安处,也有菜市场,但更多的是商店和饭馆,更多的是人来人往。

可以说,这是铁路人工作生活的聚集地,是特区,是最繁华、最引领潮流的地方。以至于人们一说起上马营,大多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因此,对于到过宝鸡,或者生活在宝鸡的人来说,可以不知道火车站,不清楚人民公园,甚至没听说过桥梁厂、华通商厦、卷烟厂,但你绝不可能不知道上马营。

可以说,上马营的名气,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完全和最繁华的马道巷齐名,甚至还要更令人向往。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走进了上马营,成了一名铁路职工,也成了和它朝夕相处的上马营人。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任何类型的人,你可以买到你想买到的任何最佳日用品,你可以吃到你想吃到的任何特色小吃,你可以看到你想看到的任何最先放映的电影,既是有个头疼感冒,铁路医院就在街的尽头,你可以享受最优惠的待遇,不用等候便可立马解决;既是有朋友需要住宿,职工宿舍就在临街,不管老幼,都可以找到要好的朋友安排住下。

走进上马营,就是走进了自己的家。

我第一次前来报到的时候,就被它的繁华和新潮吸引了,更被它的应有尽有震撼了。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一个足足有十米高的拱型大门,傲然地矗立在通往上马营铁路街区的路口。它坐北朝南,落落大方,虽无精细雕琢,也无独特设计,只这么简简单单的钢筋角铁焊接,铁皮四周包裹,蓝色油漆涂新,以及拱门上方“宝铁地区”四个鲜红的大字,就把铁路小区独特而又鹤立鸡群的气势和盘托出,再加上各种车辆和熙攘人群的进进出出,让你不由得对里面的世界产生遐想,不由得迈动脚步随人流走进。

足足有十五六米宽的街区大道,不停的有车辆穿过。有吉普车、小轿车、大卡车,尤以三轮车和拖拉机居多。这些车辆有的是单位的,有的是附近村庄的,有的是私人做生意的,几乎占据了宽敞的街道。而来往不息的人流,就在这车与车的空隙间不停穿梭。有摆手让车开慢一点的,有回头和伺机吵一两句的,有随口问三轮车上的蔬菜瓜果怎么卖的,有边走边聊天的。一个个并不着急,也不慌乱,因为他们在问在吵在聊天的同时,眼睛还不时地扫向街道两旁的饭店、衣服店和水果店,只要发现有什么新鲜的任何一样东西,都会毫不犹豫的走上台阶,问个究竟,或尝、货吃、或试、或买,直到心满意足为止。

这样不知不觉间,一条一百多米长的南北街道便走到尽头。这个时候,就看你的兴趣了。如果你想到菜市场走走看看,那么就可直接西拐,两行各种各样的时令水果、鸡鸭鱼肉、特色小吃和新鲜蔬菜会让你目不暇接,惊叹不已。你随便问到哪一家,主人都会热情地笑脸相迎:卖鸡蛋的,能把鸡蛋说成金蛋银蛋;卖生肉的,拿起一块就让你看成色,看肥瘦;卖熟牛肉的,顺手切一小块就让你尝个鲜;买蔬菜的,赶紧用指头一掐,边笑边说:“看多新鲜,都能掐出水来。”......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你就这样边走边问,边问边尝,一个个热情的招呼,一句句暖心的话语,由不得让你驻足细听,慢慢品尝。你就像一位采购员,还没走到市场尽头,两只手就已经满满当当,无处可拿;你更像一位美食家,不但尝遍了各种瓜果,也尝饱了各种小吃。

此时的你,尽管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温暖,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涌遍全身。

当初的我,就是在这种骄傲和自豪中,走完了一条长长的蔬菜市场。

然而,并非所有的人第一次来单位,都会慢腾腾的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更不会悠闲地拐进蔬菜市场饱饱眼福和口福,而是急匆匆地去单位报到或办事,即使街道两边的各种小吃、水果、商品以及来来往往的亮男美女再诱人,也要等着忙完正事再光顾和欣赏。因此,从走进拱形的“宝铁地区”大门,穿过人来车往的百米大街,顺手向右东拐,便是上马营小区的正街。如果你是车务段的,步行不到五十米左拐,穿过一条百米长的小巷,便是车务段机关大楼;如果你是生活段的,走出车务段那条小巷,在正街的路南,就是生活段机关;如果你是电务段的,顺着正街往东走,穿过路南的法院分处,望见非常显眼的“宝铁俱乐部”,向北一转,便是电务段机关。它正好和俱乐部斜对,是整条街的正中间,得天独厚,人人羡慕。更重要的是,它的东面依次为男女单身宿舍、公安处和供电段机关,而供电段机关的对面,就是宝鸡地区铁路医院。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因此,身处电务段这块黄金宝地,干什么都是近水楼台。去医院不足百米,看电影就在对面,回宿舍隔壁便是,尤其是找对象看美女,不用走远,一出大门,便可见从隔壁的女单身宿舍里,会走出三三两两的年轻女职工。或急匆,或悠闲,或散步,或聊天。

尤其是晚饭后的那段时间,从男女单身宿舍门口,到宝铁俱乐部的街前院落,室内室外、真可谓靓男美女云集之处。一个个时髦新潮,光鲜亮丽:男的一身路服,神气十足,或挺胸抬头,趾高气扬,或调皮捣蛋,活泼可爱,或举止文雅,绅士风度,或沉稳睿智,幽默风趣;女的花枝招展,翩若惊魂,或长裙短袜,长发飘飘,或艳装淡抹,乌黑短发,或一身路服,身材秀美,或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铁路文化宫 张赢弘 摄

在这样的集体大聚会中,每一个靓男美女都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他们大多是单身男女,不是没找到对象,就是热恋之中,尽量吸引对方或被对方吸引,尤其是那些年轻小伙,要么在朋友的介绍下相互认识,要么仅凭一点信息主动搭讪,要么干脆一句话不说,时不时地在人家姑娘面前亮个相,或多看几眼,或微微一笑。看电影的,主动买票在姑娘跟前;去阅览室的,主动坐在人家旁边,散步的,悄悄跟在人家后面,又好像无意间的志趣相投。这些姑娘们呢,也不拘谨,更没害怕,都是一条街上的铁路职工,不是天天在食堂见面,就是偶然在路上相逢,谁怕谁呀。更何况都是如花似玉的靓男美女,生情怀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哪有拒别人于千里之外的道理。

就这样,一来二去,隔三差五的相互接触,陌生变成了熟悉,熟悉变成了相识,相识变成了相知。即使互不带电,无法相知,交个朋友有未尝不可。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不管男女,很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另一半。即使没有谈成,也最终成了同事或朋友。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因此,作为电务段的我们,文化宫这一块,就像一块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们天天傍晚时分光顾,不为别的,只为欣赏美女,丰富单身时期的业余生活。记得当时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大眼睛,高鼻梁,长俏身材,鸭蛋脸面,尤其是那根又粗又长、直至脚后跟的大辫子,吸引着所有从她身边走过的人,都要情不自禁的回头再看看她,我们这些刚新来不久的青工也不例外。每次老远看见,我们都会既惊又喜地大叫:“看,长辫子美女来了。”说着,便一起朝她看去。姑娘既不害羞,也不回避,而是大方地回我们一个微笑,径直向前走去。留下站在一旁的我们,竟有些不好意思,一个个扭头看向别处。但每个人的心里,却像喝了蜜似得甜,在几千人工作生活的铁路小区,在人来人往的一天大街上,能被一个最漂亮的姑娘看上一眼,回目一笑,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也许就是上马营街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吧!

只要稍微留心的人都会发现,上马营铁路地区的人,说话都是一个口音,那就是河南话。也许你会纳闷,难道这里的人都是河南人吗?明明有的是本地人,也明明有的是全国各地来的城里人或农村人,一个个说出的话都是河南口音。

其实这并不奇怪,解放前黄河决口,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遭洪水淹没,被迫无奈之时,人们便外出逃荒。不是要铁路乞讨,就是扒火车西逃。他们就像播种机一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而当时的上马营,就是一片荒芜之地,吸引了一个个逃荒者纷纷安营扎寨,修建铁路,而且越聚越多,形成规模,再经过几十年的子孙繁衍,上马营铁路地区便成了河南人的天下。生活习惯,民俗风情,说话口音,也日益河南化。尤其是河南话,即使你说了几十年的普通话或陕西话,即使你来自全国各地的任何一个地方,不出一年,必将口音大变,一口流利的河南话让你自己也难以置信。这就是同化和融合的作用,也是上马营地区人人都说河南话的真正原因。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我就说在来到上马营工作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说起了河南话。并非是我,是我们一起参加工作的所有人。

难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来宝鸡演出后,在上马营街道散步时高兴地说:“来这里就像回到了家,人人都是河南口音,亲切的就像一家人。”

是的,正是这种河南口音的绝对优势,让上马营的铁路职工无形中有一种说不清楚的自豪感,好像河南话就是上马营的普通话,铁路职工就应该说河南话。哪怕你出了上马营地区随便什么口音无人在意,可一旦你进了上马营地区,你就必须说河南话,或者你会不由自主的说河南话,否则,人们就会用异样的目光看你,觉得你不是上马营人,更不是铁路人。你自己也觉得别扭,有一种不合群或不融合的感觉。

为此,我曾试图不去改变,力求用普通话和人们交流,但是不行,没说两句,河南话的洪流会毫不费力地将你卷入其中,让你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随波逐流。以致后来干脆把自己变成个河南人,说话办事完全是河南人的风格:吃苦耐劳,团结有爱,坚韧不拔。

在上马营生活的久了,你会渐渐发现:上马营街道,是一个最能消费的地方。凡在别的地方卖不动的瓜果蔬菜、鸡鸭鱼肉以及各种特色小吃,在这里都会卖个很好的价钱,不但销售量大,而且往往要比别的地方高出那么三四毛钱。

比如,同样是土豆,别的市场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但在这里,只要新鲜,只要给市场一摆,立马围上来很多人,挑的挑,装的装,不一会功夫,便抢购一空;

再比如河南粉条,往往一汽车一汽车的从外面拉进来,不问价钱,单凭那满口的河南话,就知道是正宗的家乡红薯粉条来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不由分说地帮着找地方、卸车、宣传,销售,直到忙完了这一切,别给自己买上个二斤三斤的拿回家。那店主更是大方,不但秤秤得旺,临了还要随手抓一把粉条塞给帮忙的老乡,算是感谢。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还比如附近的老乡,在山上打个野兔野鸡,在河里捉个鱼虾螃蟹,抑或乌龟什么的,别的地方不去,专拿到这里来卖,这里是人群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群口味最杂的地方,更是最有钱的地方。铁路人就爱吃个新鲜、野味。只要有卖的,在这里绝对就有人买。

慢慢地,这里的名气越来越高,不管是卖的还是买的,都愿意来这里,就连百里方圆的村民,也喜欢在每年的瓜果成熟季节,看好这里,将一车车上等的成熟瓜果拉到这里,卖个好价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是看好了这一点,把自家栽的满果园李子,通过汽车,拉到了这里销售。

起先,我很不好意思,如同《人生》电影里的高加林一样,张不开嘴,也不敢看人,生怕被熟人发现嘲笑。可偏偏就有人熟人上前过问,积极购买,羞得我满脸通红,强装欢笑,手忙脚乱地将鲜嫩脆甜的水果装给大家。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后来,我已经很大方、很熟练的利用休息时间,将家里盛产的水果销售一空。还带动了周围很多同事积极效仿,不是把家里的特产带来出售,就是批发一些小商品摆夜市地毯。一时间,市场经济的冲击,让人人都有了做生意,当老板的机会。

只要一到晚上,摆小商品的,卖烧烤的,吃火锅的,卖炒面扯面的,几乎占据了上马营街道的角角落落。再加上街道两边的各种小吃店铺、酒店饭馆,百货店铺,更增加了街道的繁华和拥挤。人们三三两两的走出家门,或散步,或聊天,或吃饭,或欣赏,有的干脆什么也不干,出来,就是为了感受这拥挤的气氛,吵杂中的繁华,以及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不管你买不买,吃不吃,只要你从身边经过,便会热情地招呼你“来一碗”,“来一串”,或者急忙用毛巾擦擦凳子:“这里坐”。即使你什么都不吃,人家也会送你一句温馨的话语:“您慢走,有机会再来。”听得人如三月的春风吹来,舒服极了。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记得有一次,正值夏天酷暑难耐之时,我和妻为了去街上吃一碗扯面,一直等到太阳下山,花灯初上。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边走边说地来到一家扯面馆。里面的人很多一个个热得汗流浃背,我们找到一张挨风扇较近的桌子坐下。不多时,两碗油汪汪、热腾腾的汤扯面端了上来。也许是由于太饿的原因,也许是弥漫在空中的香味很能勾起人的食欲,我和妻都以很快的速度吃完,并准备起身离开。忽然,我像猛地想起了什么,一拍脑门,对妻子说:“坏了,没带钱包。”老板正好也听到了我的话,笑着说:“没事,下次补上就行了。”可我并没有听老板的,示意妻子在此等候,拔腿就往家里跑,以最快的速度取回了钱。然而,当我气喘吁吁地正准备进跨进饭馆大门,妻子和一对年轻夫妇走了出来,笑着且带感激的口气说:“把钱给这两位师傅,是他们付的扯面钱。”给什么钱呀,不就是两碗面钱吗?都是铁路上的,不要客气。我再三给他们钱,都被那个男的推了回来。

当时的我,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这就是上马营的铁路人,可亲可敬,可爱可贵。

时光似箭,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也离开宝鸡十多年了。但是,上马营的那条街,以及发生在街上的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并未因此而远去,它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放越醇香,越放越醉人。

前段时间,因出差回了趟宝鸡,去了趟上马营。

当我刚踏进那条不知走过多少次的街道时,心就像被什么紧紧揪住了似的,脑海里即刻浮现出许多感人的画面,而且随着我脚步的移动,这些画面也在不断的变换色彩,让我惊喜不已,也惊叹不已。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看,那个落落大方的拱型门楼没有了,两边的小型门面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且一览无余的开放式马路。不管是各种车辆还是过路行人,都可畅通无阻的穿越街道,再也不是从前那种看似热闹繁华,实则阻塞交通的混乱吵杂景象了。

看,街道西头的蔬菜市场,一溜高大宽敞的风雨棚,代替了从前的露天场地;两溜整体化一的销售柜台,代替了从前的桌椅板凳;两边统一规划的早点市场、大肉板块、海鲜板块,各地特色,代替了从前的乱摆乱占、各自为阵。只是笑脸相迎、待人热情的服务态度没有改变,依然如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夏天的晚风一样凉爽。

看,最为繁华热闹的职工文化宫也翻盖一新,变成了高档现代的室内文体活动场所;门前的售票房和两边的电影海报栏,早已拆除,变成了现代大气的遥控自动门。只是门口再也不是从前那种靓男倩女的热闹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曲曲或节奏舒缓、或高亢奋进的广场舞,以及围观欣赏的年迈老人。

看,最东头的铁路医院和西头十字路口的铁路小学,以及沿街两边几个铁路单位,依然是原来的样子:看病的人进进出出,上学的孩子欢声笑语。只是早已脱离了铁路系统,整体划给了地方政府管理。好在看病的依然是铁路职工,上学的依然是铁路子弟。至于沿街的几个单位,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了好几次,至今还未改革到位,但不管怎么,单位的性质没有变,确保铁路安全运输畅通的职责没有变。

上马营街道风景 张赢弘 摄

总之,如今的上马营街道,更多的是和谐的氛围、井然的秩序和平静的生活,那种拥挤的场面、吵杂的声音和狂热的追求已经没有的踪影。

如果说从前的上马营是一位热情奔放、时髦新潮的少女,那么现在的她,则完全变成了沉稳娴静、华丽秀美的贵妇人。就像我这次回去,在街上见到了那位曾经让我们揪心揪肺的长辫子姑娘一样,虽然后来已成同事,虽然现在的她已经是满头白发、身材富态,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婀娜多姿和芳泽无加,但那种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富贵和华丽,依然让我感到了她的与众不同和鹤立鸡群。也像我这次专门见到的那对助人为乐的夫妇,虽然后来也成朋友,虽然也如我一样的年近花甲,但当年的那种热情大方却依然表现在他们的谈吐中,让我心情愉悦,温暖如春。

这就是上马营,我工作生活了20年的地方,也让我至今想起就倍感亲切、激情满怀的地方。

呵,上马营,我魂牵梦绕的第二个家。

二零二一年一月七日

授权发布:原创作品《上马营

作者简介:

作者生活照

作者:张积会,笔名(安子川),1962年出生。大学文化。陕西眉县人。干过民办教师,当过铁路信号工、宣传干事、党群办主任、工会主席、报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爱好新闻、文学。曾在《西安铁道报》、《中原铁道报》、《人民铁道》报、《宝鸡日报》、《陕西工人报》、《陕西日报》、《五彩石》、《绿灯》、《中国铁路文学》等路内外报纸刊物发表新闻、评论作品1000余篇,散文、诗歌400余篇,小品(话剧)10余个,其中人物通信《迟到的婚礼》获全国企业报新闻二等级。现为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燃烧的黄土坡》一部。

发布于:陕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 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 新浪网联系。
加载中...
Sina.cn(京ICP0000007) 2024-06-26 16:17

PHP网站源码盐田网页设计木棉湾网站推广双龙网站推广工具丹竹头关键词按天收费松岗seo排名光明网站关键词优化爱联模板制作丹竹头网站推广工具横岗网站制作广州网络广告推广民治网站制作设计石岩SEO按天扣费布吉外贸网站设计盐田seo大浪百度seo大芬如何制作网站西乡如何制作网站石岩网站关键词优化荷坳网站设计模板坪山网站搭建光明seo大芬百度网站优化排名沙井英文网站建设永湖关键词按天扣费大浪网站推广东莞网站改版吉祥seo坪山SEO按天扣费大浪企业网站制作吉祥百度竞价歼20紧急升空逼退外机英媒称团队夜以继日筹划王妃复出草木蔓发 春山在望成都发生巨响 当地回应60岁老人炒菠菜未焯水致肾病恶化男子涉嫌走私被判11年却一天牢没坐劳斯莱斯右转逼停直行车网传落水者说“没让你救”系谣言广东通报13岁男孩性侵女童不予立案贵州小伙回应在美国卖三蹦子火了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有个姐真把千机伞做出来了近3万元金手镯仅含足金十克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杨洋拄拐现身医院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新基金只募集到26元还是员工自购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充个话费竟沦为间接洗钱工具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春分立蛋大挑战#中国投资客涌入日本东京买房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新加坡主帅:唯一目标击败中国队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开封王婆为何火了主播靠辱骂母亲走红被批捕封号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库克现身上海为江西彩礼“减负”的“试婚人”因自嘲式简历走红的教授更新简介殡仪馆花卉高于市场价3倍还重复用网友称在豆瓣酱里吃出老鼠头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青海通报栏杆断裂小学生跌落住进ICU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湖南一县政协主席疑涉刑案被控制茶百道就改标签日期致歉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杨倩无缘巴黎奥运

PHP网站源码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