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寓居惠州的苏东坡、唐庚及宋湘等名人志士所创佳作,许多经惠州裱工之手

惠州书画手工装裱独特,技艺传承堪虞

来源:羊城区域     2021年11月12日        版次:ZHA14    栏目:    作者:李海婵

     惠州全盘继承手工装裱技艺的目前仅有王伟华一人

     秦咢生、陈安邦等多位书画名家为绮云阁创作的作品

     惠州知名画家黄澄钦描绘了绮云阁装裱技艺

     绮云阁是惠州市博物馆指定装裱店

     绮云阁是惠州书画装裱百年老字号

     王伟华装裱室坐落在桥子头一座寻常二层小楼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海婵   图/杨锦强

  

  近年来,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文化精品节目的播出,装裱修复这一小众行业进入大众视野,引发关注。惠州书画装裱技艺沿袭古法,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寓居惠州的苏东坡、唐庚及宋湘等名人志士所创佳作,许多经惠州裱工之手,饰以赠人。可以说,惠州书画装裱业见证了惠州书画界的发展。

  如今,尽管机器装裱发达,但具有收藏价值的传世作品更倾向于传统的手工装裱。2015年,惠州书画装裱制作技艺入选惠州市非遗。目前,惠州全盘继承手工装裱技艺的仅有“绮云阁”第五代传人王伟华一人,他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

  

  裱工四十年如一日为书画做“嫁衣”

  

  中山公园是千年府治所在,承载着惠州厚重的文化,周边古街老巷纵横交错。近日,记者经过左拐右弯,来到桥子头一座寻常二层小楼。这里平日并不喧闹,却吸引了不少书画圈人士频繁出入,只因装裱室深“藏”于此。

  进门后,走过一段迂回的楼梯到二楼。推开门,一股文气墨香扑面而来。在这间十几平方的工作室内,一张2米多长的案板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上面放着一幅即将装裱完成的书法作品。其余空地则竖起一张张木板,原木色的板面上满是斑驳的白色纸框印记,这是经年累月手作留下的痕迹。四面墙上挂着几幅裱好装框的字画,门后还悬挂着各类长短不一的工具。

  “来啦,坐!”今年57岁的王伟华一直以笑脸待人,眼神真挚,两鬓灰白,身形消瘦,给人感觉沉稳而朴实,他边招呼着边泡茶。原先装裱室开在临街店铺,后来王伟华搬到更宽敞的二楼做装裱,楼下甚至连招牌都没有,但业内人士、识货行家总能找到他。“这两年生意淡些,但工作量倒是刚刚好。”王伟华坦然说起近况。

  寒暄完,王伟华不慌不忙地开启一天的工作。“这幅作品准备进入收尾阶段了,打磨完就开始装画轴。”尽管有近40年丰富的装裱经验,但王伟华仍不敢有丝毫懈怠,埋着头,动作利落干净。每天早上9时多,泡一壶浓茶后,他就开始围绕着大案台工作,每个步骤都是自己亲自上阵,从不假手于人,忙时熬夜通宵赶工都是常事,四十年来如一日地坚持着。

  “一幅作品装裱前前后后需要三四天,有时甚至一周时间,还得看天气好坏。”聊起手工装裱,王伟华打开话匣子,大工序便有8道:托底、裁切、配棱边、包边、覆背、打蜡、打磨、装轴。大工序下面还有诸多小工序。挣墙、案台、晾架、排笔、棕刷、裁纸刀、切板、界尺、锥针、镊子、起子,仅工具就达十多种。王伟华表示:“整个过程需要上两次墙,意味着需要两次打湿纸张,再两次风干,非常考验技术与耐心。”

  刷、粘、撕……每个动作在王伟华的手中重复过数万回,已如行云流水。然而看似简单,却处处蕴含着知识与技术。糨糊调制的稠度、刷的力度、纸的平整度等,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装裱的成败。而且每幅作品的做法都不尽相同,无法数据化和标准化,全凭多年的“手感”经验。在手工装裱中,所用的粘合剂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多年来,王伟华都是自己熬制粘合剂:先让面糊加水自然发酵几个小时,去除面筋,取出其中的淀粉加入矾与防虫药剂下锅熬煮,一边搅动避免糊底。自己熬制糨糊,能方便掌握其中的水分与浓稠度。熬制的糨糊还分好几种,用在不同的工序及部位,如稀的用在上画心,稠的用在贴边、覆背。

  

  经惠州裱工之手 苏东坡佳作饰以赠人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苏裱又称“吴装”,是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明嘉靖、万历年间最盛,有着“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佳评。

  惠州的裱工技艺正是由苏州传入,当地人亦称之为“苏裱”。惠州装裱沿袭古风,又融合当地的技法,裱工愈发精到纯熟,对一些残破字画施以妙手,能够复原无瑕,起死回生。“这几百年来,装裱技艺变化不大!”王伟华感叹,前人在久远的时代,便已有如此精细的技艺。唯一变化的是各个时代的审美差异,因此用纸特点和选纸方法等装裱格式略有不同。

  装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繁荣。惠州自古文风鼎盛,文人墨客辈出,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为后人留下无数瑰宝。当年寓居惠州的苏东坡、唐庚及宋湘等名人志士所创佳作,许多经惠州裱工之手,饰以赠人。如此文风盛行之下,清代咸丰末年(1862年),王田辉创立绮云阁。当时惠州还有几家较出名的裱画店,如苑雅斋、锦云阁、缀云阁、通雅斋等。绮云阁传人为家传,口传手授,第二代传人为王尧甫、第三代为王连祥、第四代为王球,第五代为王伟华。

  经绮云阁装裱的字画,具有画面平滑、整洁、装饰得体、清雅大方、规格讲究、防虫、经久耐存等特点,尤其对古字画的装裱,达到了“丝缕相对、补处莫分”的境地,名气远播至省城、外地。王伟华介绍,惠州装裱技艺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石花菜作黏合剂,以适合岭南气候的变化,而且不易被虫蛀。如今因石花菜产量低价格高而改用面粉。手工装裱的传统规格是“中堂”,有四尺“四屏”、五尺“四屏”、“条幅”、“横披”、“斗方”、“册页”、“手卷”等等。

  昔日惠州装裱行业十分昌盛,是一代人的记忆。惠州知名画家黄澄钦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惠州桥子头一带还有“宛雅斋”、“绮云阁”等多家店铺在维持营业。老一代的钟誉成、黎德南先生不但裱工精到,而且能写能画。一些残破字画经他们手,可以复原无瑕,起死回生。这些著名的装裱师都一直坚守到了他们逝世。

  当年裱画行业中流传的趣闻轶事,至今坊间仍在流传。据老一代人说,民国初年省城的一些要员的字画都托专人送来惠州装裱,以示珍爱。所以曾流传一个笑话:惠城温某乃风雅之士,他常炫耀自己说:“连国民党元老林森来到惠州,都要为我撑伞……”原来温某带林森去取回裱好的字画,林森怕自己心爱的字画被烈日晒坏,便在回程为抱着字画的温某撑伞。

  

  多位书画名家 为绮云阁“定制”作品留念

  

  对于神秘的装裱行业,人们也充满了疑问与好奇。装裱师傅经手“装扮”过不计其数的书画作品,是否也会收藏呢?在王伟华的装裱室旁,有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隔间,里面主要存放着装裱所用的材料工具及杂物。但书画圈的人一进去,便知大有乾坤。在两面墙上,悬挂着多幅近现代著名书画名家的作品,大多专门为“绮云阁”而作。

  记者在墙上看到,岭南书法大家、曾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秦咢生老先生为“绮云阁”题写了“求实”;广东省书协名誉理事、原惠州市书协主席陈安邦赠送了“耕耘”二字;惠州著名画家黄伟昆送了一幅扇面图并题字;黄澄钦更是为“绮云阁”第四代传人王球亲自画了肖像……这里面仿佛是一个小型的书画展览厅。

  “这都是为了留个纪念!”王伟华介绍道,绮云阁曾装裱过众多省市名家的作品,至今还与不少名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颇有深交。可惜的是,祖上几乎没有留下字画,一方面是以前人们很少有收藏观念,装裱师单纯靠手艺营生,另一方面,世事无常,即使有中意的藏品,也早已遗失或者毁掉了。

  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王伟华也从门外汉慢慢摸索到一些门道。“不管是哪一位画家、哪一幅画、哪一幅书法,都要了解他们的风格、了解画家的性格,让自己慢慢喜欢上这个东西。”王伟华说,他有时候也会私下请教艺术家创作细节。不少艺术家见他感兴趣,也会主动赠送书籍,甚至教他创作,鼓励他在家临帖。现在王伟华对惠州大多的艺术家作品风格都较为熟悉。“甚至有收藏家让我鉴别藏品的真假。”王伟华笑着说道。

  装裱字画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儿,更需要有艺术眼光。为了让艺术品呈现出完美的状态,王伟华会对顾客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拿来装裱的纸张或用墨的效果不好,他会提议对方更换。装裱过程中要打湿,水分很多,这和创作环境有区别,装裱后效果会受影响,也会提前与创作者沟通。配色、款式更是考验装裱师的眼光,需与原作意境相同、珠联璧合。王伟华表示:“好的作品可以通过精心的装裱来延续生命!”

  王伟华的装裱技艺远近闻名,不少人都会辗转找他求助。借此,他也能看到难得一见的艺术品。王伟华记得,有一次,知名画家李长天的后人邀请他到家中,请教画作的保存方法。他一次性欣赏到好几十幅李长天的作品,题材广泛,现在基本少见了。

scroll
 
 
  • 羊城晚报
  • 羊城区域
    • (DA13) 东莞新闻
    • (DA14) 莞邑乡村新动能;东莞生活·健康
    • (DA15) 特别报道;财经·热闻
    • (DA16) 楼市·焦点;城市更新
    • (FA13) 佛山新闻
    • (FA14) 佛山新闻
    • (FA15) 特别报道;财经·热闻
    • (FA16) 楼市·焦点;城市更新
    • (ZA13) 深圳新闻
    • (ZA14) 深圳新闻
    • (ZA15) 特别报道;财经·热闻
    • (ZA16) 楼市·焦点;城市更新
    • (ZHA13) 惠州文脉
    • (ZHA14) 惠州文脉·创想
    • (ZHA15) 惠州文脉·风物
    • (ZHA16) 惠州文脉·花地西湖
    • (ZXA13) 珠中江新闻
    • (ZXA14) 珠中江·综合;珠中江·房产
    • (ZXA15) 特别报道;财经·热闻
    • (ZXA16) 楼市·焦点;城市更新
  • 新快报
  • 广东建设报
  • 民营经济报
  • 可乐生活
  • 艺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