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北上广深388亿“押注”西咸新区

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北上广深388亿“押注”西咸新区
2022年08月13日 17:23 金融棒棒糖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撰文 | 黄高航

编辑 | 简佳

12日,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专场正式举办,这是新区以14日将启幕的第六届丝博会为契机,开展的系列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之一,签约落户6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868亿元。

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管委会主任姜建春,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宏伟等人出席。

01

东部“迎链”:北上广深388亿投资袭来

透过签约项目名单,西咸新区不止引来上市公司、后备企业、头部民企和金融机构等省内投资主体,更获得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新兴产业“集中加注”。

1:北京:累计14个项目,拟投资总金额22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位居第1;

2:上海:累计4个项目,投资金额85亿元;

3:深圳:5个项目累计70.11亿元;

4:广州:1个项目投资金额11亿元。

24个项目占比总数40%,388亿元占比总金额44.7%。拉动经济之余,实质性利好西咸新区税收和就业等数据,如农发行金融科技中心总部建成后预计年税收将达1.28亿元,极兔速递西北总部预计约1亿元。

《西咸新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到了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6+1”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目标。这次项目紧扣规划精准出手。

达闼智能机器人项目,来自北京的电子信息项目,总投30亿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值约15亿元。公司作为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在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领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截至2021年底拥有2153项专利申请,在云端机器人领域专利数全球第1,掌握了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卡脖子”技术。

(图:达闼机器人,源于网络)

诸多优质公司单点项目带给新区税收就业等红利显而易见,但在招商新环境下,金融棒棒糖更愿从“产业链招商”角度出发探讨,因为兼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产业链招商,已成各地政府招商的重点工作方向。

对西咸新区长期观察记录中,我们注意到其长期紧密围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6+1”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做了大量前置性工作,积极蓄势且成效颇丰。

如总投资65亿元的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落地,占地约900亩,7月刚开工建设,从签约至开工仅历时4个月。一期投资约50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三一重装西部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人员不低于3000人的“秦创原三一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约100亿元、年纳税约6亿元。西咸新区还将为三一项目制定个性化的专属服务保障方案。

这不仅是西安工业的重要事件,也是三一重工一路走来在高光时刻中往前迈出的新一步。我们曾刊文《先“筑”后“重”:湖南人梁稳根怎么“看西安”?》记录。

再如商汤科技西安研究院进驻,见《“AI四小龙”西进:商汤科技“抢筹”沣西》;如百亿规模的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签约,见《隆基创维!280亿陪泾河“探路”》。新老项目精准涉及“6+1”产业,后期必然良好发挥“产业协同”效应。

有了多年产业链招商项目的成效“打底”,就不难理解这次丝博会四座一线城市优质产业项目“集中加注”西咸新区。

02

科创“崛起”:“投行思维”反哺本土星辰

作为专注于本土的财经观察者,金融棒棒糖发现这次签约项目背后,隐藏着西咸新区各路“产业基金”,这股力量积极发挥“投行思维”撬动作用,助推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反哺西咸新区。

如天焱新材料储能电池基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包括氟磷酸钒锂电池正极材料基地等,投资方天焱能源公司,该公司曾获得由沣西基金管理的创新港种子基金1000万元投资。我们曾在《陕西“拐点”观察3:500天!“投行思维”怎么样了?》提到该项目,完整地把商洛传统产能和交大创新研发相结合。

这些项目均位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赛道,“科创成色”十足。据统计,这次签约先进制造业项目27个,总投资394.59亿元;科技研发项目14个,总投资162.3亿元。可以预见,西咸新区正在酝酿的“科创力量”亟待崛起。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这次项目签约是必经仪式,背后真正推手还有西咸新区运用“投行思维”,借道产业基金展开资本招商落地新兴产业,以“小投入”拉回“大投资”,凸显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决心和意志。

因为西咸新区近年来加快打造基金矩阵,为推动招商引资和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布局“先手棋”,以最具代表性的西咸金控为例,公司直接出资参与发起基金2支,旗下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发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6支,管理规模25.2亿元,包括战新基金和春种基金等。

其中仅战新基金一支,就带动中科微星、天策新材料、西部超导等12家区外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研发中心或迁址等方式落地新区,未来将引入星展测控、中科华芯等企业落地新区,此外还支持了兴航航空、华羿微电子等一批西安市优质企业。

截至目前已确定返投西咸新区的项目共25个,返投金额共计21.16亿元,其中已落地项目18个,落地总金额14.94亿元,拟引入新区项目共7个,拟引入金额6.22亿元。

可见反哺效果相当突出。

03

“双轮”驱动:“并重时期”的西咸速度

陕西处于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并重的阶段,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咸新区,受益于创新驱动引领,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经济成绩单。

1:经济指标:完成固投1303亿元、总量居全市区县、开发区第1,占全市比重提高至34%。地方财政收入64.1亿元、同口径增长20.9%、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市第2。完成内资468.24亿元、占全市20%以上、位列全市第1。

2:秦创原建设: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55家、是去年同期的2.28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23家、是去年同期的2.7倍、占全市新增企业数的近1/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8家、是去年同期的2.3倍,技术合同交易额达69.8亿元。累计设立17支秦创原科创系列基金、总规模超过101亿元,提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基金规模。

3:重大项目成果:48个省级、153个市级、539个新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13.8亿元、748.3亿元、1054.1亿元,分别达到年度投资计划的76.6%、70%、69.8%,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等155个项目开工建设,同力重工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释放产能85亿元。

透过亮眼的数字,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已经彻底显现。就在这“高光期”,陕西二号国企陕煤集团和陕西一号民企隆基绿能先后把研究院和中央研究院统统放在了西咸新区。

1:陕煤研究院:总投资25.6亿元,建设年产万吨级正、负极材料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今年就建成投产,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31亿元,年上缴各项税收超过1亿元。这在《陕煤14天:泾河25亿上海30亿》一文中有所提及。

2:隆基中央研究院:7月刚在西咸新区投用,建设内容为高效单晶电池研发中心和年产2GW单晶电池中试产线,是隆基公司目前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电池研发中心,建成后将具有世界一流研发水平。

(图:隆基中央研究院,源于网络)

要知道企业中央研究院聚焦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未来产品的开发,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还要为企业长远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服务。隆基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这次将“光伏大脑”中研院落到西咸新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真的越做越实。

梳理3家拥有中研院的企业,仅参考专利这一项指标,几乎都达到了行业统治力级别。

2012年揭牌的宝钢中研院,2020年专利授权数量11299件,远超第2名的5067件,是其2倍之多;海尔中研院持续围绕“自主创新”体系深度布局,截止目前海尔全球累计专利申请7.5万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63%。美的中研院截止2020年底带给美的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6万件,年申请量及授权总量已连续5年在家电行业排名第1。

当然,中研院还扮演着推动应用性技术的产业转化重要角色。如6月份宝钢中央研究院研制出世界最高强度冷轧双相钢,标志着宝钢股份在1.5GPa超高强吉帕钢的产品研发与制造领域又一次刷新纪录,既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西咸新区或将成为全球光伏最前沿技术的“诞生地”,专利数量的“保持地”,产业转化的“首发地”。在陕西“双轮”并重时期,西咸新区已经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接下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模样也会更为清晰。

  • “中国第一湘菜”:为什么又是“陕南帮”?

  • 50万!易点借道“湾区华裔”出海逐AI

  • 手握3亿美金“大单”:谁在转战纳斯达克?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