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 | 建湖县委书记祁从峰:聚焦工业强县,打造江苏最美“绿心”

政声 | 建湖县委书记祁从峰:聚焦工业强县,打造江苏最美“绿心”
2023年04月16日 09:48 新华日报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

今年以来,建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定位,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一季度,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14.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进出口总额增长16.3%。

建湖将牢记殷殷嘱托,扛起光荣使命,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个总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这个总目标,“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这个总蓝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湖新实践,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全力打造工业强县新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实施产业高端化战略,精心培育形成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近四年累计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595个,开票超亿元企业数、税收超千万元企业数均实现翻番,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实现三年翻一番,特别是去年总投资102.3亿元的耀宁锂电池项目开工建设,实现建湖百亿级重特大产业项目历史性突破。

建湖将坚持工业核心地位,持之以恒抓项目、强产业、优环境,切实以实体经济之“稳”助力高质量发展之“进”。

构筑产业集聚引力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和六条重点产业链,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坚持宜链则链、宜群则群、链群并举,突出发挥宏创等4支产业基金撬动作用,全力突破一批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重大项目和产业地标,力争全年新招引超亿元产业项目140个以上,确保到2025年三大主导产业总量突破1500亿元,其中六条产业链达1250亿元。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围绕提升签约率、开工率、竣工率、投产率、达效率“五率”导向,实行每月项目评审、每月要素协调、每月开竣工、每月组织招商活动、每半年项目观摩,将项目建设各环节责任明确到具体个人,推动耀宁、润阳二期、益佳通等重点项目快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培植企业发展好生态。大力实施工业企业能级提升行动,全链条支持市场主体“微成长、小升规、规转高、规转股、股上市”,努力打造“专精特新”“单打冠军”“配套专家”“链主企业”百花齐放的良好产业生态。确保全年培植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2家、市三星级以上企业30家,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持续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扎实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百企提升行动,推动闲置低效资源清理再利用,确保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达10%。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开展优化项目审批服务专项行动,强化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服务部门、企业所属板块和为企服务办“四位一体”联动,着力构建“亲密无间、清白无瑕”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审批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社会满意度最高的营商环境。更加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弘扬“厚德、守正、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建湖企业家精神,引导、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高端化升级,重振民营经济雄风。

二、以品质宜居为目标,奋力谱写城乡协调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建湖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产业为依托,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为契机,推动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着力构建形成以县城为主体,东翼上冈、西翼九龙口“两翼”为支撑,规划发展村庄为节点的现代化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

建湖将坚持城乡一体、统筹联动,加强城乡功能衔接互补、资源均衡配置、建设统筹并进,加快建成更高能级、更有内涵、更加繁荣的现代化宜居宜业城市。

精心雕琢精致城市。突出老城有机更新、新城功能完善,大力实施老旧小区、后街背巷和棚户区改造,打造宝龙广场、广益来财富广场、灵龙里网红特色街区等城市新地标,加快推进金融政务服务中心、双湖文旅产业带等功能配套项目,努力打造令人向往的文旅融合精致城市、充满希望的创新创业活力城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引领,在规范市容秩序、强化便民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

用心描绘秀美乡村。以农房改善为牵引,以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河塘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加快农村道路、供水、通信、燃气等设施提档升级,扎实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确保全年改善农房8000户以上,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

潜心打造现代农业。坚决扛起粮食稳产保供责任,以国家级制种大县为依托,以高作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契机,更严更实建设好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隆平种业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全方位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做好“土”“特”“产”三篇文章,紧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四化”方向,突出有基地、有园区、有企业、有市场“四有”建设,加快引培一批年销售超10亿元规模农业龙头企业,确保年内“九龙口大闸蟹”销售达60亿元,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三、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精心扮靓美丽建湖新颜值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建湖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在全市率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九龙口景区创成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首家“碳中和”景区、国家地理首个“双框之城”,淮剧小镇创成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全省首批、盐城市唯一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建湖将始终把良好生态基底作为最大优势和最大潜力,坚持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主动融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把生态禀赋转化为发展红利,全力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持续擦亮生态底色。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巩固拓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积极争取九龙口“生态岛”试验区省级试点建设,大力实施湖荡湿地保育工程,扎实推进退圩还湖、退渔还荡,不断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保持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省考断面、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全力打造江苏最美“绿心”。

推动生态文旅融合。锚定“三区同创”目标不动摇,积极构建“1+2+N”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以九龙口5A级景区创建为龙头,不断提升淮剧发源地沙庄招商、运营、管理水平,将淮剧、杂技、民俗等特色文化沉浸式、全方位融入生态旅游,推动淮杂非遗与湿地世遗深度融合,持续叫响“建湖有戏—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生态文旅品牌。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大力实施绿色低碳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全国首批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试点,加快实施总投资70亿元的1.4G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确保全年创成省级绿色工厂5家,县开发区、县高新区争创省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

四、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用心交出民生福祉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建湖始终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

建湖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善谋富民增收之策。坚持就业优先、创业引领,健全完善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工作,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1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500人。深入推进强村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加大村集体各类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力度,加快推动村集体领办新型农场,确保年内所有涉农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40万元,明年全部达50万元以上,提前一年完成市定目标。

做优公共服务之基。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持续深化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巩固提升集团化办学、九年一贯制改革成果,重塑建湖教育荣光。全面推进健康建湖建设,毫不放松抓好新阶段疫情防控,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争创“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县,县人民医院争创三甲综合医院。筑牢“一老一幼”民生底线,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和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托起更多老人和孩子稳稳的幸福。

绷紧安全稳定之弦。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持三债统管系统推进,深化镇债县管、镇财县管,加快国企市场化转型,严格政府债务和国有企业经营性债务风险管控,全力争创省级金融生态优秀县。深入开展隐患清零攻坚行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巩固提升年”行动,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制度,全力攻坚省委巡视反馈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项目,争创省级信访工作示范县。

(作者系建湖县委书记)

  • 发现江苏触摸非遗

  • 关注 | 福建武平:最是风雨共担时 齐心协力守家园

  • 千问千寻之大运河 |明清盐商如何捧红了淮扬菜?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