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首个!中大戴永久院士工作站今天在永兴岛揭牌

发布人:关天艺 发布日期:2022-07-05

6月17日,海南省三沙市戴永久院士工作站在永兴岛揭牌。这是三沙市设市以来建立的首个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聚焦海洋、陆地、大气等多个领域,对提高南海区域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戴永久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

 

三沙市市长邓忠介绍:“三沙市海域广阔,岛屿众多,资源丰富,特有热带海洋性气候,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的最佳天然场所。在海洋资源科研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戴永久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标志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的意义。”

戴永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职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在数值天气、海洋气候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系统性和开创性贡献。

“这为我国服务南海进一步提供了气象保障!”海南省气象局局长辛吉武说:“戴永久院士工作站将充分发挥气象观测在防灾减灾、海上运输、海洋资源开发、远洋捕捞、海洋强国战略等方面的作用。”

除了三沙已有的气象观测设备,我国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也将为戴永久院士工作站提供强力支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在揭牌仪式上说:“我们充分发挥中山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多学科研究和人才优势,积极支持三沙市戴永久院士工作站建设,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合作交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这不仅是我团队的工作站,更应该是中山大学服务南海的一个重要基地。”戴永久院士表示,“我们将发挥中山大学学科交叉的优势,发挥大气、海洋、生物、医药等多学科的共同作用,力争在海洋研究上有新突破,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祖国的海疆上。”

据了解,中山大学在西沙科考有着悠久历史1928年,中山大学沈鹏飞、朱庭祐教授一行16人即在西沙开展科考,这是中国高校首次在西沙开展科考。中山大学一直致力于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人才培养。目前已建成10余个涉海学院,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海洋科技领域人才

 

为什么是戴永久院士?

陆面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地球陆面状况产生影响,陆面与大气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戴永久院士团队就是研究这个大系统里面陆地和大气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并且通过定量描述这些过程,以及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数学物理建模及其计算机仿真

戴永久院士研发的这一陆面过程模式既需要陆面属性数据库,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处理过程,才能得出比较贴近现实的预测。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陆面过程本身十分复杂、头绪众多,包括地球陆地表面的物理、化学、生物、水文等的所有过程。比如,水在地表流动这一水文过程,这是水循环;生物的呼吸影响二氧化碳,这是碳循环;太阳加热地表,地表的热能传递给大气,这是能量循环……陆面过程模式研发就是要用精准的数学物理模式、数值来描述所有过程,并用计算机模拟这一过程对大气的影响

 

戴永久院士参加学术研讨

 

其中,陆面属性数据库建设与物理建模是同等重要的,是公认的难事和大事,也是一项费人、费钱、费时的“苦活儿”,但通常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戴永久院士说道:“比方说,我们对土壤层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土壤层也是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预测中的一个关键因子,所以我们还需要继续钻研。” 

诸如此类的难题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层出不穷。想象一下,要把全球所有影响大气的陆面因素都考虑到,并用精确的数据和公式表达其相互作用,其中的数据量和工作量有多大!而这些数据、模式都不是从天而降的,这需要科学家带领团队经年累月地调研积累,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修改优化,意志坚定地向“科研无人区”进发。

戴永久院士说过,陆面过程模式里面有很多关键的科学问题,像生物地球物理、植被动力学、城市灌溉等等,都够任何一个人花一辈子来研究。而他自己,坚持做这一件事已经34年了。戴永久院士用了8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陆面模式;用了6年,建立了通用陆面模式;用了17年,建立了陆面模拟系统……坚持,砥砺前行,永远奋斗。”戴永久院士带领着团队不断攀登更高的科研山峰。

 

工作合影

 

让戴永久院士引以为傲的是,他和团队关于高分辨率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其模式和数据被中科院、MIT、耶鲁、牛津、NASA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等采用,推动产生了一系列发表在《自然》《科学》等顶尖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以及一系列重要创新成果。部分研究数据还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天气预报系统进行精准预测提供了重要支撑。

 

戴院士的研究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院士的研究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比如天气预报,人们往往以为只需关注风、雨、云等来自天上的气象要素。戴永久院士研究的陆面过程模式是通过构造一个与实际相符合的自然环境,模拟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提高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广东省气象局的数值天气预报有一部分是基于他和团队优化的高分辨率全球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模式。对于台风频繁、洪涝时有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戴永久院士团队的工作对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十分重要。

 

戴永久院士为学生讲授“大气第一课”

 

另外,陆面过程模式包含了人类活动的陆面水分与能量过程以及生物化学过程,可以作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评估与预估的基本工具。比如人类活动想改造自然,把一个原始的生态系统人为改种,改造成人工林,这里面的碳、氮、磷循环过程可以用陆面过程模式进行估算,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活动。因此,陆面过程模式对研究碳平衡也具有重要价值。

陆面过程模式还可以耦合人类活动中的人为因素,为农业生产、农田灌溉、饮食结构、水库调水、水文预报、城市模型等领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这些是面向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应用需求。所以说,陆面过程模式既是全球气象、水文、生态的精细化预报核心技术,也是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慧水利和水土保持的核心技术

戴永久院士及其团队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充满挑战,既围绕着人们每天的冷暖雨晴,也操心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这正是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也是科学家精神的体现。

 

戴永久院士在永兴岛

 

回想刚当选院士那一年,戴永久在一次演讲中分享道:“我在科研中得到的最大感想就是一定要坚持,静下心来投入到自己想要做的领域,往世界顶尖的地位不断靠近,方能有所收获。”

过去几年,他和团队没有止步在荣誉面前,仍然在主动地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如今,站在“中山大学”号船头,戴永久院士又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

 

来源:转载自“中山大学”微信公众号